拿到昨天全市统测的语文试卷,前面的现代文阅读,高考题型,猜测可能是高三老师出的,后面的古诗文阅读,考了三篇课内文言文的节选,占据了相当一大部分的版面。于是,没有了诗歌鉴赏,加大了默写的分数,2分一空(本期默写从第一次的0.5分一空,到上次我出的标准的1分一空,到这次的2分一空,越来越值钱了),一共12分的默写,再加上一道语言运用题目——改错,15分,作文60分,总分平摊完毕。
这段时间应该正是高考命题的黄金时期,早几天,教育部对于义务教育新课标的重新修订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伴随着的是中考命题改革,最迟到2024年,中考由全省组织命题。早几天拜读了王开东先生的大作《对高考命题的几点想法》,我也发表一点自己对于命题的一孔之言吧!
第一次参与大型命题大约是2008年,学校承接了株洲市高三一模的命题任务,教科室的陈瑜主任很放心地语文命题的任务交给了我,每个学科一人负责组3人团命制试题,那时还没有要求一定要原创,只是不能有差错,毕竟是全地区高三学生的联考,全地区高三学生和学校都会要排名,以此来预估来年高考的情况。每个学校都很重视,所以绝对不敢怠慢。一审二审三审,以至于一个小标点都要认真核对到位。印象中大约是经历了两次集中,然后成品上交。考完后,各项数据、反响还不错。
后来就是在株洲市高中语文学科基地跟随肖特应《语文报》之邀命题,这次要求一定是要原创。于是,人生中第一次有种想把《二十四史》买回家的冲动,因为第一次接的任务是命制文言文,要求不能在网上搜索到现成的试题,而且字数要符合高考的要求, 500来字。
这对于以前从来只习惯于做题的我们来说,第一次要原创,最难的不是出题目,而是找到合适的文本。
于是,前面大部分的时间就在不停地浏览《二十四史》,哪些合适的。然后在各种搜索引擎里面搜索,直到找不到相关试题才可以。很多时候,往往你看好的,别人早已经“拿来”了,然后徒劳。
后来肖特大概给了我们范围,在《新唐书》《旧唐书》中找,于是我的第一篇原创试题是“杨炯”的人物传记。这正好符合高考的文言文要求,所考查的人物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但是又从来没有在试题中出现过的文本。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杜甫有诗: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有了文本,接下来就是删减文本,因为原文的长度肯定不符合考试要求,而且有的语言出现在试题中也不合适,所以,必须删减。我想我稍微有一点的删繁就简的能力,可能就是那时候培养起来的。
文本字数合乎要求后,接下来就要自己根据文章去命制试题,依照先年高考题型。这些工作个人觉得难度还是不大,你读多了,自然有感觉了,毕竟你删删减N遍,于是实词、虚词,翻译题都不在话下。
麻烦的是给试题提供答案以及试题解析。恼火的是,你得对照那时候的高考语文考纲,首先给它们每道试题分类,哪个考点以及难易程度等等。而且肖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不亚于最后一道把关编辑,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放过。
或许正是因为“刚出道”时老师的严厉,我的文言文试题一次过关,包括最后送审报社,编辑几乎没有改动,而且这套试题后来还有全国各地的不同版本,因为当时全国各地的考点有别,有考实词的,有的不考,直接考其它题型。
后来命制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题。再后来就是参加株洲市高中语文的原创命题比赛,两次荣膺一等奖,试题全部选进了株洲市当年的一模或是二模考试。
然后就是和全国各地的名师参加了天易高考模拟试题的原创命题工作,从现代文到文言文、古诗……每一道试题都尝试过。
命题多了,确实像开东老师所言:命题会促使老师深层理解文本,能够使得思维更缜密,概括更精准。
尽管目前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一境界,但是个中艰辛,却是深有体会。事非经过不知难呀!
不过我觉得,除了提高了自己的文本理解能力外,还提高了个人的辨别能力,欣赏能力。一套试题怎么样,答案做得怎么样,不说很准确,基本的鉴赏能力还是有了。
个人以为,一套好的试题应该考虑几个因素:
一是考教合一。如果考、教分离,学生就失去了上课的热情,老师也没有了教学的热情。一定要深入了解学情,了解教学情况,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考试的功用。
二是基础与能力合一。一套好的语文试卷应该既有学科的基本素养考查,又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的考查,决不能只是停留在让学生在试卷中找答案的层面。
三是学科特色与指挥棒的合一。近几年高考特别重视“情境”,是否真的追求了情境就能够完全体现学科的特色,我看未必。语文试卷应该还是要有一定的语文味道,毕竟“文”不可忽略。
一套好的语文试卷应该还有一根隐含的线贯穿其中,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在做题中潜移默化,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