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读到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员林荣凑先生的大作《开悟乃高三复习教学之关键》,我也随即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于是动笔记之。
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或是一项新的技能,我们常以是否有“悟性”来评价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或是综合素质的高低。所以,能否“开悟”应该也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或是综合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林先生在文中认为“高三复习重要的是要开悟”,言之确凿有理。
读了11年书,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早一点开悟,当然能够早一点找到学科的精髓,早一点摸索到学习的诀窍,早一点走上正道,何乐而不为呢?
尤其是文中提到了“达克效应“(或称邓宁-克鲁格效应)”,让我有种相见恨晚之感。
百度百科介绍:
邓宁-克鲁格效应是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简而言之,就是能力越差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对自己有着一种迷之自信。就像达尔文所言:无知比知识更容易让人产生自信。”
所以,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个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低调、谦卑,相反,那些无知或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很自信。
无知的人状态极佳。不过,首先得承认,这种迷之自信一定程度上好过绝对自卑。只是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无知,“半桶水,晃得很”,上升的空间很少,往往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他们更喜欢到处炫耀,逢人就如祥林嫂一般,说自己的事情,这样的人别人其实一眼就能见到底,肤浅。无怪乎有人说,一个人越是炫耀什么,其实他越是缺少什么。
一个真正有实力的人,绝对不会过多地炫耀自己。真正的大师绝对不会到处炫耀自己懂得很多,知道很多,涉猎很多,“不知道自己知道”,他能以空杯的心态对待任何事物,能时刻以饱满的热情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
水因善下而成海,山不争高自成峰。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所以,别人尊重你,不是你很优秀,而是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对谁都会尊重。
下面的这幅图,不仅形象地表达出了上述特点,而且描绘了大师是如何炼成的历程。
由图所知:
一是每个人都有成为“大师”的潜质。
二是成为“大师”绝非一帆风顺:要经历从“无知—有知—无知”的过程,从“愚昧山峰—绝望之谷—开悟之坡—持续平稳高原”几个阶段。
三是早期的“自信爆棚”不是一件好事,可能是你达到了“愚昧巅峰”而已。物极必反,你站得越高,可能也跌得越厉害。
四是身处“绝望之谷”之时一定要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是任何时候需要有绝地反击的勇气和底气,绝不能一蹶不振。
六是一旦进入“开悟之坡”,可能伴随你的并非鲜花和掌声,也会有流言蜚语,甚至攻击辱骂,需要你有坚定定不拔的毅力和矢志不渝的决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