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和激励

早几天学校让我写一句教育格言,15字以内,于是写了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和激励。

这两天读了一些大咖们的文章,一是王开东老师昨天的公众号推文《非常班主任的非常教育》,其中有这样几段文字:

高中开始,我不再是培养学生,而是驯养。我和学生互相驯养,把对方变成生命中的独一无二。“驯养”实质上是把“我-它”关系,转化为“我-你”关系。

所谓“我-它”,就是将对象工具化,“它”被物化,是我利用、支配、控制的对象。而“我-你”,则是恢复“它”的主体性,变独白关系为对话关系。在对话中,每个人都不丧失自己,同时都在平等地表达自己,彼此之间建立起一种驯养关系。

接手高二的时候,我只提出一项条件,就是学校必须让我有独立的想法和思路。我要让学生的思想有自己的跑马场,我不再是一个指导者,我是一个参与者、成长者。接手班级以后,我有一周没有上课,而是和学生重点讨论四个话题:你了解你的父母吗?你懂得父母的艰辛吗?你知道农村的贫困吗?你有信心吗?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发出呐喊,我们要把未来掌握在我们手里,我们自己改变命运!

开东老师的这些做法:

把“我-它”关系,转化为“我-你”关系,作为一个参与者、成长者,见证学生的成长,然后用一周的时间去唤醒学生的潜意识。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教育的开端。

果不其然,三年后,他教的这个班级300%完成了任务。

程翔老师最近的大作——《教育随笔——深夜微信引发的思考》,其中的佳句值得敲黑板:

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对自己负责任,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人。教师的神圣使命不是逼迫学生考高分,而是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源,唤醒学生的价值意识。

教师的真正水平体现在启发、引领、激励、唤醒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长和潜力,进而变成自发行为,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现在一再强调的自主学习,那就一定要在学生有自主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建树,否则,自主学习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你发给他教学学案,没有自主意识的学生会想尽办法、千方百计,甚至无所不用其极来达到他的目的,给你一个非常非常“完美”的答案。

只有当他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那他就会自己尝试去努力,去解决,而不是通过走“捷径”来达到目的。

而前者一旦进入社会,他做任何事情首先想到的也是哪里有“捷径”可走,能否堂而皇之地“借鉴”,能否理所当然地“拿来”为我所用,而不是开发自己的潜能,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得到应有的答案。

后者进入社会,我想他应该能秉承从学习中得来的方法和经验,通过自己个人的努力,获取结果。尽管有时候可能遭遇坎坷,但前途肯定是一片光明,因为在他们的身上,一定有一股向上的力量在暗暗生长,哪怕暂时屈居人后。

而这里的自主意识,其实首先亟需的就是唤醒。

很多大咖们认为,教育首先要激励,再是唤醒。

而我个人以为,唤醒比激励更重要,唤醒是前提,只有把个体唤醒了,你对他的激励才有用,不然,你的激励对个体而言,最多只是暂时的,无法建立起一种持久的动力源。他总需要外界不断刺激,需要外界不断鞭策,需要外界不断干预。这样,他累,我们更累。我们需要时刻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需要时刻提醒、点醒他们。这样的学生我遇到过。本质还不错,你一鼓励,似乎有用,可惜有效期太短。

真正持久的力量应该源于每个个体内心迫切需求的向上的动力,这是无需外界不断刺激,不断鞭策,不断干预的,当然,要做到这些,一定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王开东老师用了一周的时间。我觉得如果能够的话,只要能够唤醒他的潜意识,一个月、一个学期哪至于一年、两年、三年都不足为多,教育真的是农业,是慢的艺术,绝对不能急功近利。

所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有静待花开的定力,有旷日持久的耐力,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功力,方能成就优秀的学生。

其实,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更是相互成全!

教人,其实也是在育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Like (0)
Donate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森林服务号的头像森林服务号
Previous 2022年4月18日
Next 2022年4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