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通勤路上听了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的内容,主题是讲述到底先成家后立业,还是先立业后成家;
这个话题在以前就是非常热门的毕业生话题,或者说是年轻人最热衷的;而放在现在,反而有很多年轻人选择了躺平,就看上去没有这个问题了,提的人好像也少了。
我个人看法是,以前在物资匮乏的时代,成家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让很多人觉得是一件必须要去做的事情。而现在物资丰沛,精神娱乐的满足也可以通过各种娱乐节目去满足,反而显得不成家也问题不大了,就出现了「老娘一个人过也挺好的」这种思潮。
但我始终觉得,这会出现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无法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深交,一切都变得来去轻松就回避了更多的深层次被人理解和理解他人的机会;
从而可能导致更深层次的午夜梦回,无人可依。所以我还是想建立在这个都需要“成家”的这个基础上来聊聊成家立业的事情。只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需要像以前重男轻女的思想那么重,好像只有男人才需要立业了,更多的女性朋友也独立自主有了自己更好的事业,不论大小只要是自己的事业,总能让人觉得活的更有自信和魅力。
先成家还是先立业呢?我的观点和吴军老师类似,就是我认为找到一个可以陪伴自己一起立业的人成家,是一件最完美的事情,如果刻意的说自己当前就是要成家,就疯狂的去找另一半而不顾事业;或者是一心只管事业,完全不想找另一半 两种极端,就会出现一些误区,让自己生命的质量有所下降。
天天恋爱不读书,追求愉悦和刺激,自然会荒废年轻时候最好的时段;因为人一旦过了30岁,体能和脑力的恢复都会大不如前,什么时候18-30岁通过刻意练习积累和锻炼的能力,可能会是这一辈子最熟悉和基础的能力,我现在还会有一种感觉,20多岁时,刻意学习和加班留下来的硬技能例如linux操作系统的指令和网络相关的分析代码,都像是已经成为一种身体语言,不论是不是半年都没有用到,临时需要使用的时候,还是能快速的敲出一大段代码,大概率这辈子也不会忘记了。
所以我们也不难看到只想着恋爱的花花公子,当然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这时候用感情丰富来维系的关系,很难看出来一个人是否适合和你一起同甘共苦;因为进入社会,贫贱夫妻百事哀这个道理一定会让情侣之间的关系朝两个关系发展,要么建立起强大的『革命友情』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要么就开始相互指责,吵架争端。
我们常常说,「同甘」容易「共苦」难,患难见真情也是如此。所以如果只是通过例如「相亲」、先结婚生子再共同成长,不是说不可能而是这样的概率实在太小,双方都能互相成就和扶持的概率一刀切的做法也是 1/2(你靠谱)*1/2(TA靠谱)=1/4。
而在共同努力的目标中找能一起立业的人成家是一件很值得去筛选同行人的办法,我在高中时从班里末位倒数第五,到最终高考班里第15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也由于当时的女朋友在学业上帮助了我不少,所以会有同学说是她成就了我;同样她也说过,在当时觉得心力不够的时候,有我的陪伴会让她的学习专注性和愉悦感有依托,甚至老师也私下夸赞这段关系。
在入职场聚少离多的出差时段,也是现在老婆的支持,才让我在异乡会更有动力;到开始创业,有她的一句“有我养你呢”,才会敢于承担短时间无收入的付出去争取更大的机会;在困惑和犹豫时,我常常在想,如果不是有另一半的精神支持和家庭的这个强大支柱,我很有可能会在很多节骨眼上选择放弃。
其实恰恰是他们的陪伴,才让我觉得辛苦的道路不那么难走,有人可以分摊,可以在累的时候她只要在旁边就好,在喜悦的时候,有人能感同身受的为你开心。这样承担困难的难度降低了一半,而收获喜悦的开心却翻了一番。
很多人会觉得我需要先立业,有房有车才能去成家,有一定的成就了就会获得他人的喜欢和认可,而这个逻辑,用反面来论证一下,是不是除了房子车子你就没有其他值得人喜欢的优点了?
如果因为你有房有车就可以收获一段感情,那是否意味着下次如果ta遇到了更大的房子和更好的车子就会开始扔下你跑了呢?我相信大部分人的价值一定是超过自己拥有的房子车子等物质本身的,而如果先用物质条件来做吸引,那极有可能会选错人。
也有人会说,自己的功成名就和影响力会让自己更有魅力,的确这是成功之后的情况,但是这却是极其不确定的,我们定义成功也是因为那是少数人,既然是少数人我们就更应该假定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功成名就的概率并不高,仅仅寄希望于一个概率不高的事情来决定终身大事会不会有点草率了。
有些男生朋友会觉得“通过征服世界来征服女性”是一件男人魅力爆棚的事情,会有一大堆的人更愿意和自己在一起,这样自己的选择余地就更大了。用我老板的话说就是“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这样的想法不但是不尊重女性,更会让自己的选择成本过高而未必能找到心意相投的另一半。
两个年轻人在一起的成本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09年刚毕业那会,我和现在的老婆住在一个顶楼阁楼,当时刚经历过金融危机,就业机会很少,我们在前3个月没有收入的情况下靠父母最后的支助,每天吃炒蛋+一点蔬菜偶尔饭上蒸两根腊肠,广投简历找工作,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生活压力多大,非要先有房有车,就更像是给自己套上一层枷锁,在这个发展阶段不适合拥有。
年轻的最大本钱就是年轻能吃苦能造作,用一个例子就能证明这个问题,如果现在你25岁,无房无车,现在来一个70岁的老人说给你一个亿把你的青春换给他你是否愿意呢?
有些人说,如果年轻的时候不及时买房,将来会亏一大笔钱,毕竟你看很多人创业风风雨雨好几年,终于最终公司做成功了,在原来卖掉房子创业的地方买了一套房子;所以得出结论是创业不如买房。但是如果那个房子的升值就是你这一生最大的财富来源,那恐怕这一辈子都走不远。
这个例子用很多现在出现的北上广大厂的高级职员遭遇裁员房子房贷还不起而被银行收走房子的情况来说明也很合适。因为几年前的互联网(还真没过几年)如日中天,用当时的发展速度和股票价值来衡量他们的确也没有算错账,过高的消费和负债(买入太贵的房子和私立学校等高生活消费),导致了只能守在当时的公司无法动弹,因为一旦跳槽或者创业,就意味着失去当时稳定的收入和股票期权的价值,所以锁死在大厂没有考虑过更好更有挑战的机会。这时候你的另一半是和你有同样的奋斗意识和危机意识就显得很重要了,物质生活一旦崩塌就意味着家庭考验来了,有房有车有存款就仅仅是一个当前的状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