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秋月/文)日前,腾讯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其中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2.626亿,同比增长4.1%,环比增长0.9%。
因此,社交江湖里,无论是谁都绕不开庞大的微信。
曾经,社交江湖最喧嚣的一天莫过于2019年1月15日,马桶MT、多闪、聊天宝三款社交产品选择同一天召开发布会,外界都说在围攻微信。但上线后即被微信封杀。
此后,社交场一直是半梦半醒。
不可否认,互联网的洪流里,一直都有新社交。但,目前微信从未被超越过。
大厂放不下的社交梦
微信面前,大厂的社交梦半梦半醒,但一直未断。
从时间上来说,小米要早于微信,却陪跑了十年的米聊是小米的社交产品。也在今年初宣布停服。米聊最初定位于跨平台、跨运营商的手机端短信工具,是一款免费的即时通讯工具,只要用户的手机能上网,就可以通过其进行免费的对讲功能。除了支持语音,米聊也线后支持图片、视频、文字、红包、广播、视频电话、远程协助、屏幕共享等多种功能。
很可惜,当时小米正在全力发展手机线,米聊并不是聚焦业务,加上劲敌腾讯的涉足。浩浩荡荡的十年后,米聊黯然离场。在米聊第一版本发布之初,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还曾预言到,“如果腾讯进入这个领域,米聊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今年停服的还有阿里的“Real 如我”。能跟微信庞大体量比肩的应该是阿里了。比微信完了三四年,“来往”是2013年9月23日阿里巴巴正式发布的,这在当时阿里巴巴新成立网络通讯事业部后,首个对外正式亮相的集团核心项目。2015年11月来往宣布将更名为点点虫,更名后的新版本将聚焦90后,主打年轻人社交。2019年,阿里再度启动“来往”项目,并在同年公开社交产品“Real如我”,它是一款面向年轻人,集合了围栏社交、智能相机等功能的社交软件,于2020年钉钉5.0新品见面会上发布,在全国100多所高校大学生中进行了内测。
今年5月“Real如我”用户收到短信,其中显示因业务变动将于2021年6月17日12点停止服务。
字节跳动是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的增长奇迹。它也有社交野心,2019年初尝试发布兴趣社交APP飞聊,这是一款开放社交产品,是即时通讯软件和兴趣爱好社区的集合,致力于帮助用户发现相同兴趣。但在产品形态上,飞聊的“动态”设置与微信的朋友圈相似,可以发布图片、文字、链接以及60秒内的视频;另外,飞聊以“圈子”为载体进行交流的设置与QQ兴趣社交圈相似。
而且,上线之初,飞聊就遭到微信的封杀,飞聊的分享二维码即被微信屏蔽,而且飞聊APP“钱包”页面也只支持绑定支付宝,不支持微信支付。今年5月,媒体报道飞聊已在绝大部分应用商店内下架,且官网也无法提供下载,一时间猜测飞聊魂断社交梦。后字节跳动表示正在计划重启其此前在应用商店下架的社交App飞聊项目,区别于老飞聊聚焦于即时通讯和兴趣爱好社区的定位,新飞聊主打即时性的音频社交。目前,飞聊是否复活还未有消息。
除了飞聊,字节2019年1月还上线了两款社交产品,一款是主打短视频社交的“多闪”,另外一款则是主打图片社交,类似于INS的社交产品“心图”。最后,水花并不大。
百度一直在跃跃欲试。PC时代的“百度贴吧”也是百度社交梦的辉煌时刻,后来也陆陆续续推出一些垂直方向的社交软件,但都无疾而终,再无续章。上周,百度低调上线了一款名为“希壤”的社交App。百度表示,将通过希壤,打造一个身份认同、跨越虚拟与现实、永久续存的多人互动虚拟世界。这或许也是蹭一下“元宇宙”的热度。
互联网的洪流里,一直都有新社交。但,目前微信从未被超越过。
运营商的5G消息
要说社交APP,中国移动的飞信算是元老级别的了,而且还是3G时代的顶流。在短信收费的时代,免费的飞信是多么的吸引人。笔者大学期间正遇上飞信的辉煌时代,手握诺基亚,用飞信肆意的聊天。唯一的遗憾就是当年的流量太贵。后来,2018年12月,中国移动又推出新品和飞信,其主打融合通信,面向B端也面向C端,既涉足了大众业务,又涉足了政企服务市场。作为飞信的升级版,和飞信允许用户互相接拨一定时长的免费电话。
只是后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信将飞信、和飞信也裹挟在了时代的洪流中,再没有溅起太大的水花。
如今,运营商依旧怀揣着社交梦,一门心思发展5G消息。日前,随着中国联通宣布在全国启动5G消息试商用,终于拉开了5G消息商用落地的大幕。此前,中国电信透露将与中国联通保持同步,计划今年第四季度适时推出。而中国移动也发布了短信小程序 2.0,作为5G消息的补充方案实现终端全覆盖。
至于5G消息会不会成为5G的杀手级应用还有待验证,不容忽视的是:在这之前,所有的即时通讯都没有达到与微信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同样,现在所宣传5G消息能做到的,微信未必不能做成。
运营商5G消息平台研发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5G消息将威胁微信,这不太可能。但如果说取代微信小程序、造成去App化的趋势,我认为还是有可能的——前者是个人消息,后者则是企业与个人的交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