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坐火车途中,我在10号车厢,有个人自称是6号车厢的人,手机没电了,有个重要的电话要打,来借充电宝,然后我借给他了。过了一会,我去6车厢找充电宝,结果没发现这个人,也没发现我的充电宝,相邻车厢也一样。又过了一个小时,直到下车,这个人也没有再出现。
我基本上确认,遇到了骗子。然而,过了差不多两个小时,那个人把充电宝还给我了。教训显而易见:第一,不要轻易借东西给陌生人,任何东西都不行。对方说他是6车厢的,我就应该问清楚他在6车厢哪个座位,然后一路跟着他到那个座位去,不给他任何骗人的可乘之机。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我一开始没把他当骗子,所以放松了警惕,给了他骗人的可乘之机。
而且,如果他真是6号车厢的,一路走过来,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肯借充电宝给他?说明大家的警惕性都很高,不会轻易借东西给陌生人,担心被骗,这是一件好事。第二,不要轻易下结论,要有一定的等待时间,以免做出错误的判断。然而从具体情况出发,由于厌恶风险,人们选择不信任陌生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从这件具体的事中跳出来,我们再来看这一类事和一类人。
坏人是这个社会中的一部分,也许人数占比不高,只有1%或者1‰,但是他们造成的破坏,远远超过他们的人数占比,导致人与人互不信任。现阶段,对于坏人我们并没有太好的方法提前识别他们,毕竟人心隔肚皮,谁也没有把“我是坏人”写在脸上。我们能做的就只是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坏人这个群体是无法被彻底消灭的,因为“坏”是人性中的一部分。只要有人警惕性不足,过于善良,就必然有人使坏钻空子,牟取非法利益。
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相信任何人,而是说,我们对于他人说的话,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如果你不能保证对方说的是真的,就要存疑,就要有应对措施。而最简单的应对措施,就是不回应,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麻烦。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体系要靠平台,比如你在网购平台上买了个东西被骗了,可以由平台介入,处罚商家,这样你才能放心地和陌生人建立经济联系。我们相信的是平台的兜底能力,而不是和陌生人的信任关系。
由此衍生出另一个事:相信陌生人的基础是一个有公信力的平台。所谓先小人后君子,对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你必须有大家公认能证明你身份的东西,以及违反规定之后承担代价的必然性,大家才会信任你。大家相信的是你趋利避害的人性,只要你违反规定就必然受罚,所以不敢违规,这就是规则的意义。
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可以说人性是靠不住的,但也可以反过来说,人性是靠得住的关键是要通过制度设计和规则执行,来让人们把遵守规则和趋利避害建立对应关系,这样才能减少破坏规则的可能性。认识到人性的阴暗面,并不是一件足以让人丧失对社会信心的事。从统计学上说,1%的人是坏人,99%的人是好人,那么我们在和他人打交道的时候,就会碰到99个好人和1个坏人。
我们既不因为那1%的坏人否定99%的好人,又不因为99%的好人就说天下没有坏人。关键在于,那1个坏人带来的破坏力,可能会超过5-10个好人带来的建设/创造力,而且人们对于坏人坏事比对于好人好事更加敏感,一件坏事带来的破坏力,可能需要5件同等量级的好事来做心理上的平账。让坏人做坏事的代价高于收益,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仍需要对人性的阴暗面有所警惕和防备,在人性的黑暗森林里,做一个带枪的猎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