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时间的概念及工时制度
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根据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在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中用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
工时是劳动者进行劳动的时间,是劳动的自然尺度,是衡量每个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和付给劳动报酬的计算单位。
工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工作日,即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一昼夜内的工作时间长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工时制度可分为标准工时制度、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不定时工作制。
1.标准工时制度。
所谓标准工时制度,是指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劳动者为履行劳动义务而消耗间的最长限度的一种工时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6条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我国现行的标准工时制度是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
在正常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2.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指因企业生产特点或工作性质等原因不能均衡生产,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连续生产或工作,以一定期限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采取集中工作、集中休息的一种特殊工时制度。根据国家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的有关规定,企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一是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
二是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
三是因受季节条件限制,淡旺季节明显的瓜果、蔬菜等食品加工单位和服装生产单位,以及宾馆、餐馆的餐厅和娱乐场所的服务员等;
四是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作制的职工。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计算周期一般以周、月、季、年为周期,且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时间基本相同。
3.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所谓不定时工作制是指劳动者因生产条件或工作的特殊性,在一段时间内必须进行连续生产或工作,而不受固定工作时间的限制,不进行固定计算工作日而无定时工作,采用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方式的一种特殊工时制度。根据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规定,企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一是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第2页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
二是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
三是企业的消防和抢救值班人员、值班驾驶员等;
四是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
二、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为:新年,放假1天(1月1日);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全年共计11天。
1.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2.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51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日计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来源:幕后煮粥—尚法者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