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冬奥会的话题成了全民关注的热点。
从冰墩墩卖断货到王濛在各大平台的解说遭到大规模二创,再到谷爱凌夺冠后风头无两被称为天选之女,冬奥会已经霸占了近期的热搜,不断为互联网制造新的话题。
这种热闹的氛围甚至让人产生了很多冰雪项目的运动员已经有很高大众认知度的错觉,动不动就有人出来跟你讲讲羽生结弦的完美人设、前几年的欧皇选手、国家队的秘密武器,似乎平时大家就能对那些滑冰选手如数家珍。
但是只要仔细想想就知道,如果不是开在中国,并不会有这么高的热度。
我们现在为这些运动员沸腾,但是等到冬奥会结束后还会持续关注他们吗?
这些运动员又会怎么样?
是因为这次大热而改变命运?
还是会淡出大众的视野,继续奔波在不同的赛场?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这当然不是观众的错。
主观上,这些项目离我们生活比较远,你可以随便在野球场拉起一帮人打球,但是很难找到一块免费的雪场让你滑雪。
客观上,就算我们喜欢冰雪运动,其实也没有足够多的渠道去了解这些专业赛事。
相比起足球篮球这样热门的体育运动,我们从前很少会关注冰雪运动的职业赛事,更别提了解运动员,了解这些冰雪运动的文化了。
甚至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足球篮球的相关新闻,也不算是常见的热门。
大部分人玩冰雪运动都是自己玩自己的,既不会和身边的人发生交集,也没有渠道塑造大众模因。
那些运动员背后的故事,其实很少被带入大众视野里。
2
某种程度上,故事决定体育项目的受关注度。
对运动员来说,运动本身就是最重要的,但一个运动项目想要扩大影响力一定要有资金注入。
获取更多资金就需要商业化,而商业化则需要好故事来捧。
其实大部分人根本get不到体育运动中的专业性,看不出场上的战术变化和细节对抗,能把普通大众情绪带起来的只有两点:
一个是赛场的表现,一个是背后的故事。
即使是热门的体育项目足球篮球,大家关心的也只有几支头部队伍和最出彩的那几个明星选手。
我们会说“麦迪35秒13分”,说“科比凌晨四点的洛杉矶”,会说“C罗梅西的绝代双骄”,还会说泰森“养了只老虎结果差点被老虎嘎嘣脆了”。
这些才是大众对体育的直接印象:选手+选手背后的故事。
一场比赛只有几十分钟,这几十分钟的对抗再激烈也撑不起大众对内容的消费速度,没有背后的故事支撑,大众的兴趣点会很快消失。
大多数人从专业角度是看不懂比赛的。
今年谷爱凌的爆红,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她身上的故事性实在太足了,任何一个部分拿出来都具有鲜明的冲击力,而这种冲击力才是让大众建立直观印象的好办法。
有了这些故事带来的冲击力,就能依托谷爱凌将大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她所参与的项目上,进而可以引导冰雪运动本身,而谷爱凌IP化后带来的商业代言和各种内容周边产品输出,就会进一步变成冰雪运动商业化的助力。
3
商业化,是提高大众关注的重要方案,我不会说“让大家多投入一点关注给冰雪运动员,因为他们的奋斗值得更多注意”这样的话,因为这解决不了问题。
大家为啥不关注?
不是因为大家无情,而是因为产品没有做到持续性长久给大家刺激。
对整个体育产业来说,文化传播乃至文化消费品的塑造都是重要的一环,大家看的不只是一场比赛,而是比赛背后一连串的故事。
一件21号球衣不仅仅是篮球场上的一个代号,而是狼王加内特,是石佛邓肯,是威尔金斯,是恩比德,是一个号码背后无形的连接。
两家俱乐部的对决也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的胜负,而是过去所有比赛和幕后交易积累下来的恩怨情仇的爆发。
有无数的杂志,无数的媒体写这些东西,让人看到,让大家讨论。
这些附加在比赛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归属感才能维持主流运动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热度。
冰雪运动也一样,现在谷爱凌同款的滑雪装备销售量暴增,冰雪运动品类暴增,这就是体育明星带来的商业价值。
从故事,到明星,再到符号,最后到成体系的周边文化产品,建立起这一切后,一个项目就能自己循环发展。
只靠谷爱凌一人是不够的,如果我们要把冰雪运动推广出去,想要让所有运动员被看到,就要做一些更深度的体育节目,深挖这些运动员背后的故事,把外部的注意力转化为针对运动员的注意力。
等他们的故事被大众知道了,再用这些关注来吸引资金,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这样才能让运动员们获得持久的尊重。
这个道理不复杂,但为啥小众运动不这么做呢?
因为成本。
因为这一切并不是免费的,你要做就要去投入第一波钱,开发那些能让普通人感知到的内容看。
而第一波大概率赚不到钱。
4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谷爱凌的讨论特别多,大家称呼她为“天选之女”,认为她太完美了,没有任何短板。
但事实上,谷爱凌并不止有现在暴露在大众面前的完美一面,她走到这一步是过去很多很多年不断积累出来的。
最近看了一个谷爱凌的纪录片,叫《谷爱凌:我,18》,记录了谷爱凌从13岁开始到参加奥运会的故事,在这里能看到一个更复杂更立体的谷爱凌。
虽然她13岁前就已经拿下了北美所有的13岁以下段位的滑雪冠军,但在第一次走上职业赛场和成年人对战的时候,还是在出发后不久就摔倒,没有获得名次。
她也会因为生病而抱着妈妈痛哭,然后为自己会不会传染给妈妈而担忧。
她也会像一个小吃货一样看到生煎包就两眼放光,也会因为害怕而不敢吃蛙和鱼头。
当大家觉得她在雪地上已经无所畏惧的时候,却不知道她也会翻车,甚至会在训练的时候摔到失忆。
当大家认为她将一切都献给滑雪的时候,她又展现出自己的音乐才能,现场表演了一下自己的钢琴才能。
这些普通人的部分同样是她,而这些故事的价值比荣誉更能打动人。
后面的部分放出后,谷爱凌在大众中的形象只会更清晰。
而这就是一个运动员从“热点”变成“明星”的过程:
最开始谷爱凌只是媒体口中的天选之女,一个成绩好,长相漂亮,身世传奇的符号,在各路媒体中曝光。
然后谷爱凌的比赛画面和生活内容刷屏朋友圈,引发周边的内容得到更多关注,成为许多聊天群里的热点话题。
再然后,随着大家都知道了她,深入了解她的需求开始变多,她开始在腾讯视频上出纪录片,走进视频号,在视频号里展现自己更真实的那一面。
今年冬奥会有很多故事,但是大部分故事都停留在“梗”的层面,大家狂欢一下,热闹一下,很快就会遗忘。
要像谷爱凌一样,能在大众心中形成有效的印象,就需要有人去长期跟拍,去挖掘运动员内心深处的情感。
它不一定是纪录片,也可以是关于运动员的家庭、生活这类的话题。
现在腾讯除了前方一手资讯以及转播外,还深入到运动员背后,生产了许多优质的冬奥内容与故事。
在《暖暖中国味》里,腾讯把运动员的家人带到演播室,一边讲述运动员私下里的故事,一边让他们观看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用这些和运动员关系最近的人去展现运动员在赛场之外的另一面。
今天刚刚夺冠的速滑选手高亭宇的家人在直播间亲眼见证了高亭宇夺冠的瞬间,流下了作为选手亲人在面对后辈的奋斗与成长时最真实的泪水。
冰壶选手凌智的父母直言自己很担心儿子,但又不敢打扰儿子,只能远远的关心他的努力,一直到在公开信息看到才知道儿子入选了冬奥会。
有了这些细节,运动员才更像一个真实的人。
这时候,观众们在看比赛的时候就不仅知道自己在支持“中国队”而是能更清晰地知道自己在支持的是谁,为什么要支持他。
而除了这些,怎么吸引更多外部注意力让年轻人爱上冰雪同样是一个问题。
年轻人的爱好更多元,而且善于联动,容易被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引导去尝试新事物。
所以腾讯请来了一些跨界明星,筹划了《热雪浪》、《追雪人》、《星运电台·冬奥季》、《冰雪起源》、《冬奥陪看官》等节目,利用艺人的影响力带动年轻人关注并参与冰雪运动。
在腾讯体育的另一档节目《了不起的冠军》中,腾讯体育邀请了30位体育冠军来参加冰雪项目,看一些其他项目的大牛在雪上反复摔跤,聊一聊他们对冰雪运动的看法。
这些都是超越体育比赛本身的优秀内容。
还有每天八小时直播《赢战冰雪》,邀请运动员和前运动员们一起到直播间来讲他们的故事,让大家有一个关于比赛的不同视角,能知道很多普通人get不到的点。
甚至为了扩大冰雪运动的基本盘,腾讯体育还去各种冰雪胜地寻找当地的冰雪文化,去找哪里的冰雪文化传承人,去复原一些传统的冰雪运动项目。
腾讯把自己的能力利用起来,旗下包括视频、体育、微信、QQ、新闻、腾讯网、微视、QQ浏览器等等,各个产品一起运作,一起助力冬奥会的报道,为用户提供趣味互动,充分发挥了腾讯产品的社会价值。例如在腾讯体育和腾讯视频,在中国队夺牌后,就会下起奖牌红包雨,用户可以通过领取包括现金、优惠券在内的各类福利,更多参与冬奥相关互动,提升对运动员与赛事的关注。
截止目前,在互联网冬奥信息获取平台中,腾讯系的这些产品均占据领先优势。
在这些服务下,冬奥会才能在基础热度上增加更持久的影响力。
5
冰雪运动的基本盘潜力并不低,大家欠缺的就是“自己玩”和“比赛”之间的共鸣。
而这个链接就需要更多故事来支撑,让“玩玩”的人能感觉到自己和冠军之间的距离,也才能从民间挖出更多好苗子,毕竟一个体育项目的兴起不能光靠那些头部角色,扩充更大的基本盘才是通往冠军之路。
而这些故事的曝光带来的知名度又可以让更多人知道这些运动员,给这些运动员带来很多额外的生活便利,让他们不需要困在输赢的两极里。
自古以来穷文富武,职业赛事离不开商业化的支撑,更多曝光能为运动员带来更好的生活,也能让他们更心无旁骛的去奋斗。
需要更多努力,把更多人的故事,传递给大家。
去关心所有奋斗者,而不是只看奋斗成功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