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看到过一个短视频,一个攀登珠峰的人,下山的时候被别人拍到了。
他躺在一个厚毯子上,浑身裹着厚衣服,鼻子里吸着氧气,一动不动,被其他向导拉着下山。
评论区都在嘲笑他,说他这种躺尸的爬山行为,很蠢,很搞笑。
其实去过高海拔地区的人都明白,他的这种行为很可能是为了保命,而不是因为想偷懒。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就在西藏,而且我对珠峰也很好奇。
我规划的路线就是,从低海拔地区到高海拔地区一点点过渡:林芝-拉萨-日喀则市区-珠峰大本营。
由于我之前来过拉萨,所以这次我到林芝、拉萨的时候基本没有什么高反症状,不过在日喀则市区出现了一次呼吸困难的情况。
日喀则市区的海拔是4000米,白天还好,爬山时顶多会气喘吁吁,没有缺氧的症状。
但是有一天晚上,我被憋醒了,呼吸困难,那种感觉特别难受。我只能从床上坐起来,歇了很长时间才把气息调匀(有点练武侠神功的感觉),然后再次入睡。
珠峰大本营也属于日喀则,海拔5200米,但是从市区到大本营,开车要七八个小时,全是蛇形盘山道。
在路上我一直在监测着海拔的变化,4100m,4200m,4300m……
超过4500m的时候,我就要全程吸氧气了,车上的人至少有一半跟我一样,也必须全程吸氧气。连当地的司机和向导这时候也开始吸氧气了。
到了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正好看到珠峰全貌,有一股兴奋劲儿撑着,我们拍了一些照片,然后我就只能坐在帐篷里吸氧气了,除了呼吸之外,其他部位一动不动。
除了吃东西和上厕所之外,在大本营停留的十几个小时期间,我一直是躺着或者坐着,不能做任何事情,连思考问题的能量都没有了。
同行的人员,有的跟我一样,全程很少活动;而有的人仍然蹦蹦跳跳的,啥事都没有。
据我的亲身体验和观察周围的朋友,我发现,适应高海拔需要把时间线拉长,而不是短期适应的。
比如,有人说坐火车去拉萨,逐渐适应高海拔,这样到拉萨就不会出现高反症状。
我是不赞同这种说法的,我第一次去拉萨,待了3天都没适应,最后只能飞回来了。
过了一年之后,再去拉萨(坐飞机),只有刚落地的半小时内呼吸费劲,后面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高反症状了。
所以说,如果你也想去拉萨,想看珠峰,你做再多的攻略也没有用,你必须得亲自去一次,才能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适应那里的环境。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你如果去看理论,听别人的分享和谆谆教诲,屁用都没有。
你必须亲自跳进泥潭,把全身弄湿、弄脏,你才能得出一手经验。
跳槽,创业、结婚,生子,都是如此。
有的人创业之前,总想学习各种理论,请教各种大师,美其名曰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他们以为,等自己的能力够了,自然就可以创业了。
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就像我在被泼冷水的次数越多,成长越快这篇文章里写的一样,即使你做了10年的准备,等你上战场之后,发现局面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怎么办?只能重新适应,重新调整,重新制定战略和计划。
这时候,才是你真正成长的时候。
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在10年前就跳上战场,积累最一手的经验呢?
我们这些草根出身的人,更需要注意这一点。因为本来属于我们的机会就极其稀少。
我们只有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入场,才有可能有一丝胜算。
傻狗嘴里总喜欢说:等时机成熟了再说,时机成熟了再说。
实际上,等时机真的成熟了,也就轮不到你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