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鹏搞了个大新闻,竟然自己成了一个VC。3月17日,星航资本(Rockets Capital)宣布完成首期美元基金的首轮关账,募资金额超过2亿美元。
对于星航资本,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没听过,因为这是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基金,但它背后的出资人却是目前新能源行业正火的巨头——小鹏汽车。
数据显示,在2021年,小鹏汽车全年销量为9.8万台,同比增长超360%,截止到目前为止,小鹏汽车自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超过15万台。可以说,经过前些年的发展,“蔚小理”中一直落后于蔚来汽车的小鹏汽车已经事实上成为了目前新势力头部车企。
对于小鹏汽车组建市场化VC的传言,坊间早在去年9月就已经有所耳闻,而更早之前,37岁就实现了财富自由的何小鹏其实也一直在悄悄做着个人LP,如今,他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基金。
随着小鹏汽车正式成立VC,自此造车三巨头的“蔚小理”都拥有了各自的投资平台,其中李斌担任管理合伙人的蔚来资本在2016年成立,而今年早些时候,理想汽车也刚刚成立了自己的VC。
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的三巨头,为何“蔚小理“不专注于造车,反而分心做起风投最喜欢的战略投资呢?对于这个问题,一切都得从智能汽车开始说起。
“蔚小理”投身VC为的是产业链?
在软件定于汽车的时代,虽然新能源汽车仍然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但由于新能源汽车没有传统的内燃汽车复杂的机构,三电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系统,特别是滑板底盘的诞生,新能源造车的难度肉眼可见地降低了,这也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纷纷跨界造车的根本原因。
对于“蔚小理”来说,相比于其他新势力车企早建立很多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一定的规模效应,甚至已经走过了10万辆的造车门槛。可以说,“蔚小理“作为造车第一梯队地位,在短时间之内很难被人撼动。
然而,随着时间的深入,“蔚小理”的优势相比于前几年已经不甚明显,特别是销量上,在去年年底开始,像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的哪吒、零跑汽车都在纷纷追赶,在今年的2月份,哪吒汽车更是以7117台交付量排在造车新势力的第二名,屈居在理想汽车之下。
对于这样的结果,“蔚小理”不慌是不可能的,而且你能做的,其实其它车企也能做,特别是在强调全自研的趋势下,大家都在往这个方向走,所以谁走得最快、布局最全就成为了新势力车企最迫切的事情。
然而,车企的主业终归还是造车,而且在目前新势力车企还在持续亏损的状态下,也很难憋出太多的资金与精力在其他业务上,这时相对独立的VC作用就非常明显了。
在成立星航资本后,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未来智能电动汽车和出行科技领域的变革是一个巨大和颠覆性的投资机会。小鹏汽车不仅要在技术和产品上持续创新,更要通过全球视野和行业前沿的优势,及早洞察变革背后的底层逻辑,推动生态价值链的建设和发展。小鹏汽车将通过和星航资本的合作以市场化的独立运作和前瞻性思维,发现、陪伴和推动未来出行大生态的加速变革”,可见对未来出行的探索上,小鹏汽车并不甘于做一个纯粹的车企。
事实上,在小鹏之外,蔚来与理想汽车早早就开始布局整个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拿蔚来汽车成立的蔚来资本为例。
早在2016年,独立于蔚来汽车的产业基金蔚来资本正式成立,投资方向包含能源、汽车与物流、硬科技等,截至目前,蔚来资本已经投资了宁德时代、容百科技、联赢激光、初速度、嬴彻科技、小马智行、图达通、黑芝麻智能科技等几十家公司,其中不乏一些明星独角兽。
而理想汽车虽然与小鹏汽车一样刚刚投身VC,但实情却是在成立创投公司之前,理想汽车就通过母公司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触角,进行对外投资,它投资的方向也是涵盖出行、新能源、科技等领域,截止到目前已经投资了诸如新石器无人车、桔电出行、易航智能、欣旺达电池等。
“蔚小理”之所以纷纷入局VC,一个重要的逻辑在于对造车上下游供应链的布局。当汽车核心零部件紧缺对产品交付造成影响、致使成本大幅增加,一旦车企投身VC,一定会围绕提升供应链稳定性、提高工厂交付能力来展开,这也是“蔚小理”此前为了掌握动力电池的供货主动权,维持动力电池价格稳定,不约而同入股欣旺达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为了继续稳固自身的优势,早早进入造车领域的“蔚小理”投身VC并不仅仅是做价值投资,而是基于对未来出行的探索以及自身的发展,在做整个产业链的布局。
至于这样的四处出击的投资最后是否奏效,我想既然是独立的VC就需要有承担失败的勇气,毕竟新能源仍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谁也没有勇气说自己的技术一定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所以不放过一个可能性才是它们成立VC四处出击的原因。
车企做VC将成新趋势?
事实上,小鹏不会是第一个入局VC的车企,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随着新能源汽车涉及的新科技越来越多,车企涉足VC将会成为行业的新趋势。拿去年高调入局造车的小米为例。
小米汽车在去年年初宣布造车之后,它就进入了造车的快车道,先是确定以北京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后续更是放弃代工选择全自研的路线,近日更是传出小米汽车的工程车有望在今年三季度正式亮相。对于小米造车的速度,相信出乎了不少人的预料之外。
毕竟,按照传统造车经验,一般研发一台新车最快也要3年左右的时间,虽然在智能汽车时代,造车门槛不断降低,但造车怎么都需要18个月以上的时间。毫无疑问,小米造车的速度明显是打破了常态的。那么为何小米造车速度如此之快呢?
原因嘛,除了与小米汽车财大气粗,首期就敢砸100亿元外,与雷军早早就布局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不无关系。
例如早在蔚来、小鹏汽车成立的时候,雷军旗下的顺位资本就已经是它们投资方,借此小米正式涉足整车制造领域。
相对于整车制造,小米系在汽车产业链上的投资布局反而更为广泛,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以及智能网联相关领域。其中仅动力电池方面,小米系就已经投资了四家,触角设计动力电池制造和电池上游产业链。
此外,相比新能源车的三电等技术,小米对于智能网联技术的关注度同样很高,目前投资涉及感知、算法等各领域。在2020年7月,小米长江产业基战略入股光学产品及光学解决方案提供商诚瑞光学,而在2021年2月,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投资MEMS传感器公司矽睿科技。
除了汽车制造与自动驾驶外,小米系的身影也深入到汽车后市场,自2011年以来,小米集团共投资20家左右涉及车后服务提供的企业,业务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出行服务、汽车交易、物流配送、智能车险、汽车维修、智慧停车、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可以说,通过这些年的投资,小米早已经通过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小米集团、小米长江产业资金等“多驾马车”,完成了涉及整车、三电系统、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多个领域的布局,一个庞大的汽车出行帝国已然建立,并不断壮大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选择全自研自建工厂的小米汽车才能如此迅速的造车。
事实上,除了小米以外,传统车企如比亚迪、吉利汽车、上汽、广汽等也纷纷入局创投圈。可以说,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车企转型做VC布局整个造车上下游产业链,只会成为一个新趋势。
总结:目前新能源的格局还没定,而且关于新能源的未来还处于一个摸索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谁都不知道能不能握住新能源发展的下一个风口。如果新势力车企还像传统车企那样,只关注于自家产品的研发从而忽略了行业的发展,那么在下一个潮流出现的时候,很有可能被对手抛离。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各家新势力车企销量日益暴涨,但仍没建立起深厚的护城河,在各种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新势力车企不可能忽视,然而它们的重心依然在造车上,所以成立独立的VC布局整个产业链明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