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开始,“前置仓”一词被频繁提及,作者有幸于2019年开始从事前置仓系统相关的产品工作,加之最近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相继赴美上市,觉得有必要站在产品角度,给大家分享一下前置仓系统的设计思路。
一、前置仓是什么?
目前在百度词条里面,还没有前置仓的统一定义,想必是大家对前置仓这个名词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才会导致一个热了近3年的词在百度百科还找不到统一的定义。
我说一下我对前置仓的理解,不一定对,供大家相互讨论交流:我认为前置仓是一个只对线上销售不对线下零售的仓库。这里有两个关键:
只对线上销售,不对线下零售:也就是只做线上生意,不做线下零售。为什么呢?这就跟前置仓的选址有非常大的关系,从成本角度考虑,前置仓一般选择在相对比较偏,人流量相对不大的地方,所以零售的必要性不大,引入零售,徒增更多成本。
仓库:对,本质上是一个仓库。仓库的核心元素是什么呢?库区、货架。
二、前置仓系统是什么及为什么存在?
2.1 前置仓系统
前置仓系统是为了满足前置仓业务需要,辅助仓内作业/管理人员提升仓内作业效率和质量的系统工具。
2.2 为什么存在
目前市面上的前置仓有很多,根据经营的品类不同,有以生鲜为主的,比如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有以超市百货为主的,比如朴朴超市、美团前置仓等,无论其经营的商品品类是什么,sku的量一般超过1000,超市类的sku基本在5000支以上,所以都涉及到商品管理、价格管控、数据分析、收货入库、盘点、移库、报损、订货、采购、上架等等操作,如果这些操作完全依赖人的手工完成,将会导致人效极低,从而成本极高,无法实现UE平衡,最终只能倒闭收场。所以系统的存在是为了提升人的操作/作业效率,降低成本的。
三、前置仓系统的设计思路
系统是为业务服务的,所以系统的架构最好跟业务的架构保持一致,我的设计思路是如下三步:
第一步:整理业务的角色和职责
对于前置仓业务而言,主要有以下的角色,他们的职责相应也比较清晰:
采购:一般按照品类划分,有生鲜品采购,有饮料采购,当然生鲜品比较多,也会细分不同的生鲜品,如水产、肉类、根茎等等,根据经营的范围不同细分的程度也不相同;
运营:运营这个角色一般有多个人,有专注商品的,主要是选品和汰品,也有专注数据的,主要是对业务和作业数据进行分析,想办法进行提升,比如履约运营,主要专注如何提升履约效率和履约质量;
仓内作业人员:仓储作业的主要操作人员,其角色也就是其职责,但是不是每个仓都能细分这么多角色,有可能一个人身兼多个角色,比如既要负责拣货,还要负责打包,这个跟仓面积大小、订单量情况、sku情况等不同而有差异;
管理:业务的管理者,比如店长、履约经理、财务经理等,如果这个前置仓是连锁的,还涉及到总部的老板。管理人员一般的系统需求场景是数据和财务,数据主要分经营数据和作业数据,通过数据发现问题,寻找方案。
第二步:整理不同角色的工作内容和操作流程
这一步非常重要,关系到系统流程之间如何进行交互,由于角色非常多,我的建议是从信息流的源头开始整理。就前置仓这个业务而言,源头是哪?当然是商品,这是信息流的基础的前提,所以建议第一步找商品运营同学沟通,主要关注以下几个点:
经营的品类是什么?
会涉及到几级品类?
商品的属性有哪些?图片、描述、规格、重量、条码、产地、供应商….
是否涉及组合商品?组合的原则是什么?组合的关系是什么…
商品的价格由谁管控?怎么管控?
选品的逻辑是什么?参考条件有哪些?当前是怎么选的?难点/阻碍是什么?
商品是门店各自管理还是总部统一管理?总部如何统一管?
是否会使用供应商的系统?是什么系统?怎么操作的?使用的目的是什么?
以上是以商品为例,展开的调研沟通,别的环节类似,需要摸清对方的工作内容、操作流程、相互关系、遇到的难点/问题,针对他们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产品方案。
第三步:设计产品架构,产出产品规划,落实产品细节
这一步的重点在于产品架构的设计和规划,基于第二步对业务流程、角色操作的调研沟通,对于整个系统需要的东西应该基本心中有数了,以供应链模块为例,输出的产品架构如下图所示,架构的目的需要让相关方(产品、研发、测试、业务、运营等)能一眼看出整体框架是怎样的。
四、总结
无论是前置仓系统还是别的2B系统,其实都可以采用上述思路来展开,2B系统设计的核心在于对业务角色、业务流程、角色信息交互、角色关注重点的熟悉和把控,希望2B产品经理的小伙伴在遇到各自的业务系统设计时都能得心应手。
作者:Wick,如果你对商业、产品感兴趣,欢迎交流沟通,微信公众号:产品基本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