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点的增长,和十倍的增长相比,哪个更难?
大部分情况下,前者更难。
当你选择10%的增长时,意味着你是在原有的维度和赛道上进行竞争。
而当你选择10倍的增长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已经放弃了传统的增长模式获得了一个新的维度。
这就好比传统的零售企业获得10%的增长,要比电商平台获得10倍的增长难得多,难到几乎没有可能。
可以结合两句话来看。
遇事则思危,危则故思退,退则必思变。
以及,置之死地而后生。
以前做抖音赚钱的是哪批人?
非常一大部分,都是在天猫,淘宝的中小品牌商家,为什么是他们最先吃到红利,因为在本身平台赚的钱,并不可观,所以这批人最乐意去尝试新的赛道和机会,不破不立。
包括我做公众号,也有很深的感悟,公众号想涨粉有多难?
10w阅读,涨粉1000左右,折合下来,百分之一左右转化率。
10w阅读有多难?
大家应该心里有数。
当然,即使你公众号涨粉起来了,还有一个数据滑点,就是打开率。现在公众号打开率大概在2-3左右,意味着现在有10w粉丝,阅读效果还不如以前的5w。
这是大趋势下的不可逆,因为流量已经被其它渠道虹吸了,不止是抖音,还有B战,小红书,知乎等等。
但我们做抖音,特别是前两年,流量的红利是非常恐怖的,我们通过抖音能引来多少私域?
一天能比得上公众号一个月的涨粉。
我见过很多之前做公众号厉害的人,不管是自有矩阵,还是专门做公众号派单,现在的收益都是大幅度下滑。
所以很多都从图文转向视频,从A渠道转为B渠道,因为个人的努力,是很难抵抗大盘的流动。
甚至一些在私域能玩得通的模式和产品,也要一律放弃,因为你要有切合当下渠道的产品,才能完美嫁接。
很简单,大家看看在抖音能爆火的产品,都有什么特点?
新奇特,极具视觉化痛点。
所以遇到瓶颈的时候,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外部渠道,以及新模式,去突破瓶颈,不是在一个没有水的井道深挖,而是转向汪洋大海,这是破。
想真正做好项目的前提条件就是,你要抱着颠覆心态去做,因为,互联网这群创业者正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所有行业推倒,重新做一遍。
中国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新做一遍,也可以换句话说,任何项目,都可以在抖音重塑一遍。
这也是破。
那我们应该还听过一句话。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我也见过很多人,专注于做一个领域的事情,比如我之前提到的朋友,不管是五年前,现在,还是五年后,他就是吃百度竞价这碗饭。
深挖一口井,专注一个孔。
那是不是跟上面说的话矛盾呢?
其实并没有。
对于任何一件事,都应该辩证去看,这位朋友以前是专门做淘客广告,用百度竞价去截流淘宝店铺的关键词,但现在做的是什么?
知识付费实体化。
这是他的破,破的是产品。
其实我们做什么项目,都有能破的点,自然,也有要守的点。
以前做公众号自媒体的人,去到抖音也是能有一番之地,因为他掌握了自媒体的经验,知道用户想要什么,需求什么。
这是他们的守,他们可以利用这个底层的点,去破任何渠道。
按照以往来看,一个现象级APP的诞生,往往在五年左右,抖音会走流量下滑的老路吗?
大概率来看,也会。
但对于守住第一性原理的人而言,不管渠道怎么变,人性还是不变,底层的流量载体,以及产品设计思路,还是不变。
所以什么该破,什么该守,是很重要的抉择思维。
今天看到盗坤的一个分享,关于算账。
什么是好项目?
收入大于支出,这也是一句废话,但我看了之后,还是让我震撼了一下。
大家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做任何决策的时候,是否都带上了算账的脑子?
对于互联网项目而言,其实可以更简单一点,什么是好项目?
流量成本大于流量收益。
我之前看过一个玩法,公司有20个剪辑师,1个IP。
IP主理人每天录制N条素材,然后交给剪辑师剪辑,进行矩阵分发,每个人都能剪出不一样的视频内容,并且进行二次加工,当时的抖音查重没有现在这么完善,所以他们的素材内容基本都能获取一定的流量。
按照最基本的500播放量来算,一个剪辑师,20分钟剪辑一条,一个钟三条,一天25条,也就意味着,一个剪辑师一天能带来12500播放量。
有人说,这样的流量不精准。
那也可以解决,一个账号怼垂直内容够多时,配合豆荚起标签,后续的流量会越来越精准,再包括他们的内容都是同一个IP,所以IP的破圈效益也会非常高。
12500的播放量,能带来20个精准粉,除去人工和成本,精准粉价格在10元左右,当这个数值小于单粉产出时,就是可行的事。
当然,数据是理想化计算,但我们做任何项目都要有这个步骤,因为它能在你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指导你的战术走势,所以数据偏离不要紧,当我们有了参照数据时,就可以不断调整,优化数据,而不至于被动。
战略大于战术,战术大于技术。
其实这篇文章说的,依旧是一篇废话。
但废话真的不重要吗?
我之前在朋友圈说过,读书有两种作用。
一是对已有认知的打破,以及认知体系的新纳入,简单说,就是学习新知识。
如果有一本书,你在看过之后,感觉如同后脑勺挨了一闷棍,脑袋嗡的一下,对以前不假思索就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忽然产生了怀疑,这就是一本好书。
二是对已有认知的加固,或者说,对于已有认知的优先级排序。
我们其实已经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和认知,但是如何筛选,如何建立正确的逻辑,在面对事情时,哪种认知起到最优先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
每天习以为常得去浏览内容,但是你并不会把这些知识,真正记住并且执行。
因为你认为,这是习以为常。
所以在面对一件事时,即使你当时看过更优解的方案,但依旧会按照自己的认知习惯去执行。
这就是认知排序固化,或者说习惯性反应的缺点,当然,当你优化好认知优先级后,你的习惯性反应,就是你的优点。
比如职业选手,就是在合理的训练下,训练出的了优秀的肌肉反应,也就是习惯性反应,这就是他们最大的杀器。
所以老生常谈的观点重复提,看似真理的废话重复提,也未免不是好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