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段话说:道理教人,教一辈子都不会,事儿教人一次就会。
说的是我们絮絮叨叨和人讲大道理希望对方按照我们的经验来避免踩坑。
例如我儿子实在顽皮,经常把沙发和床当成蹦床来蹦跶,大人肯定很容易上来就讲道理:别跳了,当心摔着;结果就是,真玩起来才不管你说过什么,最后自己摔个鼻青脸肿才会下次小心。
有些人会想说,我们要是说服能力强一点,说服他就好了,但真的用道理去说服会有用么?
沟通能力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往往我们知道一件事情,而且真心实意为对方好,就试图用我们理解的偏差和对方去推心置腹,对方可能在这个过程中 回应你,“学到了”,“非常感谢”,“真是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角度”等等看起来像是听进去了,但实际上就是恭维你而已的话。
大部分情况下,人们不会 因为其他人的理由足够充分就会信服,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观念,往往是理由越充分越糟糕,只有折服(你tm真能说),而没有说服,人本能的会觉得自己被冒犯;如果这时候对话的双方地位悬殊,还会出现只是因为尊崇,感激大佬给的人生建议,产生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这就是人,大多数人不靠道理驱动。
有个朋友在社群里很吃香,几乎没有人会给差评,因为他的见识和胸襟都很让人钦佩,就是属于那种人见人爱的社群中心。
有一次我们几个朋友讨论到他为什么可以这么受人欢迎,得出的结论是他从来不会去质疑和否定提问的人,所有的人请教问题也好,提出观点讨论也好,第一步他的回应一定是倾听,然后第二步是不否认你的做法和当前的状况;然后提到自己的观点时,用一个看上去可执行性很强,但是不深入聊的方式给你做参考,因为这类的操作方式就需要用他极其深厚的知识库来承接,而一般人问到这些问题大概率是没有尝试过做这样的事儿的;就是他所谓的「让你若有所得」。大多数人,只要有所获得就已经很满足了,如果仅仅是来找骂找否定,那风评一定是褒贬不一的。
这样的说服能力,更深入一点的思考就是,首先我们的沟通得建立在双方都保持开放都首先得承认自己都有欠缺的地方;而其次,在交流过程中单纯的表达没有对于事情对错的评判因为评论对错毫无意义;再则就是如果我是你,我能想到的思考方式,仅仅作为你的补充视角,而不是强制否定。
这太需要人的沟通功底了,
对吧?毕竟看完这篇,你也未必认同我,我又在试图讲述一个道理。
鸡汤说的大道理其实都是对的,但大多数人不会去做,所以才有了执行者的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