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台湾地区,称呼姐姐为姊姊。但是你们知道吗,姊姊一词自古以来就是对姐姐的称呼,而且这个称呼一直持续到民国年间,直到当代才完全被讹为“姐姐”。“姐姐”一词的本来意思有很多,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对母亲的称呼。由于古代妾室不得被自己的孩子称为“娘”,因此,直到今天四川部分地区还称呼母亲为“姐姐”。
那么“姐姐”这个讹称究竟是怎么来的?其实如果放到吴语、粤语环境下,这个问题不难。在吴语中,姐姐的拼音(文读)为tsi tsi,同姊姊(tsi tsi)的读音几乎一模一样,白读(tsia tsia)也十分近似于“姊姊”的读音。至今,吴方言地区的书面语言仍称呼姐妹、姐弟为姊妹、姊弟。粤语拼音中,姐读作ze,姊读作tze,也是非常接近。
不过,姐姐成为今天这个意思确实是在古代,由于中古汉语两个字的发音相近,逐渐成为一种讹称。但是在民国年间,姊姊这种称呼还是保留着,一般用作书面语,口头语中也保留着。直到汉字简化运动以及扫盲运动之后,很多人只是简单认识几个字便不再是文盲,在民间流传下平均文化水准上升但最高文化水准下降下人们逐渐放弃原本偏向于书面语的“姊姊”一词,“姐姐”一词在这一时期彻底代替原来“姊姊”的书面语地位,由于闽南语中两个字的读音并不特别相近,加之台湾地区也普遍使用普通话(台湾地区称国语),因此在民间并没有让“姐姐”取代原来“姊姊”的地位。
作者:东南野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