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时,有一支横扫亚欧大陆,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军队。没错,它就是成吉思汗带领的蒙古铁骑。这支大军因为出色的机动能力,而在各大战场享有盛名,成吉思汗的西征运动,更是让这支大军的名声响彻在欧洲大陆,成为多少欧洲士兵的噩梦。
而古代的战争,往往是人多者胜。因为此时不仅兵多,士气也更高涨,敌方看到这阵势往往就先输了一半。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也不少见,每一个都被当做典范载入史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亚欧大陆上发生的,以少胜多的战争。
一、对蒙古铁骑有利的地形
地缘政治之父麦金德曾强调了东欧大平原的重要地位,他认为,谁占领了东欧大平原,谁就有了统治世界的基础。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却很好地表现出了东欧大平原的重要性。这片大平原历来就是欧洲兵家必争之地,向来被游牧民族占领着。
历史不断向前,大平原的主人也不停地更换着,原来是匈人,后来是欧洲的波斯人。但无论是谁,挡在蒙古军的西征路上,就会被打败。而东欧大平原本就是一个易攻难守的地方,精锐的蒙古军队遇到战斗力低下的波斯军队,战争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
在高加索山脉上,地形的险峻很大的克制了蒙古军队实力的发挥,他们只能打打游击。翻过高加索山脉,迎面而来的东欧大平原才是他们展露锋芒的地方。在这里,蒙古铁骑横冲直撞,敌人的防线在他们面前不堪一击,蒙古军队连战连胜。骑兵,需要的就是广阔的平原地区,在这里,他们的机动性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骑兵名将哲别
哲别本来是成吉思汗敌营中的一位将领,后来己方衰落,哲别就投降了成吉思汗,成为成吉思汗的“箭簇”。成吉思汗很信任哲别,多次带他出兵作战,哲别是成吉思汗军队中的四大先锋之一,这个称号足以看出他的凶猛。今天我们要说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就由他主导。
成吉思汗南征金国,哲别带先锋攻破重镇乌沙堡,后向东攻破居庸关,为成吉思汗大举伐金打下基础。后来成吉思汗向西平定西辽,哲别也发挥了重要的先锋作用。元朝建国后,成吉思汗发动西征,仍然命哲别为先锋。
哲别率部翻过高加索山脉,迎面而来的是钦察各部落的联合军队,但各部落首领都有自己的想法。哲别利用这一点,挑拨离间,后将他们逐个击败。被骗的钦察诸国,自然无力抵抗蒙古铁骑,他们就向西方的罗斯诸国求助。
罗斯诸国马上集结大军,应对哲别大军的进攻。但罗斯诸国同样人心不齐,竟在此重要关头发动了内战。
狡猾的哲别将罗斯军队分为南北两部分,追击哲别的一半是北军,北军被哲别包围,南军却不出兵救援,静待同盟军被全歼。哲别早就料到罗斯诸国的首领各有打算,这样做也是哲别意料之中的。
三、以少胜多的战争
其实,渡河追击哲别的罗斯军队北军有8万人,而哲别全军只有3万人,罗斯人两个打一个也还剩两万人。而哲别的军事才能在此时得到了充分显现,精锐的骑兵部队配上锋利的弓箭,弓箭从天而降,骑兵迎面而来。想想都令人害怕。
果然,北军在主帅的带领下落荒而逃,主帅过江之后还不忘“过河拆桥”,断绝追兵的同时,也断了后面军队的活路。后面的罗斯军队被追上来的蒙古骑兵斩杀殆尽。哲别自然不会放弃南路军,又将南路军包围。南路军无力抵抗,最终也被全歼。
这样以少胜多的战争,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历史上,蒙古铁骑以少胜多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明朝中后期时,也先率领一万骑兵,竟把十万明军打得惨败。
这似乎理所当然,当时的明朝腐败不堪,士兵都无心作战,却又恰好碰上了准备充分的蒙古军队,他们的首领也先还是一代杰出的军事天才。由此可见,以少胜多需要一个优秀的将领,还需要军队的绝对实力。
结语:
孟子曾说过,战争想要胜利需要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其中又以人和为最重要的条件。为了自身利益,不去帮助同盟者,纵然得到了天时和地利,失去人和,最终自己也不会获得胜利。
来源:静霞历史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