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说起中国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便不得不提及,中国古代社会的女子缠足现象。
对于那些八零九零的人来说,“裹小脚”这个词其实并不陌生。而对于那个些六零七零年代的人来说,甚至看到过所谓的“裹小脚”。
那么,“裹小脚”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在女子幼年时期,通过用布条对其脚掌的一种包裹,以阻止女子双脚的正常发育。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使得女子脚骨的断裂,还使其造成一定的变形。在如今看来,这样的脚不仅不漂亮,甚至是畸形,对人来说还是一种终身的残疾。
但是在古代那个封建社会看来,这种小小的脚,反而使人更加好看。在那个女子依附男子而生存的年代,不少女性希望通过裹小脚来引得男子喜爱,以此获得一场满意的婚姻。因此,在古代,人们可以常常看到,那种拥有成年人体型的女子,她们脚却小是十分的小巧。
而这样的脚,自然也支撑不了女子行走多远的路。于是便有了“小脚姑娘,走不远”的俗语。这也完美符合了封建社会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要求。
在如今,从最后一位裹小脚的女子口中得知,在她十五岁那年,她便是靠着自己的“三寸金莲”嫁给了大户。但是她却诉说,每当她洗脚的时候,她的脚都十分疼痛,一度崩溃。
裹小脚的来源
凡事都有起因。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任何一个时代的审美。而封建社会的裹小脚究竟来源于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如此盛行呢?
可能很多人会想,这种女子裹小脚,是不是由当时封建社会强制规定的或者要求这样的。其实不是,虽然中国有着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有明确要求,让女子裹小脚的。
而这一陋习也是老百姓自己自愿的。在明清时期,甚至朝廷还要求不能裹小脚。而缠足始于北宋,只是到了明清时期成为了顶峰。
那么所谓的“三寸金莲”,便是说女子脚的大小只有十公分左右。而这样小脚也成为了衡量女子,是否漂亮的关键。
要是当时的女性不缠足,那么自然会被旧社会的封建男子,认为是不守三从四德。加上这属于古代社会的变态美学。
当时的人认为裹小脚能够使女子腰部变细,能够突出女性的生理特点,这也就此成为了中国古代女性审美的必要条件。
还有就是古代文人写文章,也有称赞女子小脚的。而这类文化便是一种畸形的审美文化,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恋足癖”。
当然,到了明朝时期,裹小脚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区分社会等级的一种标志。那个时候有钱家庭的姑娘都有漂亮的三寸金莲。
而平民家庭的女子由于要承担一定的劳务,也很难达到标准的三寸金莲。
甚至连解决温饱都是无法保障,怎么还有能力去要求三寸金莲。要知道,裹了小脚,下到田地里,那自然是不便于劳作的。
裹小脚后的女子怎么样
从现在很多纪录片中,可以看到,那些裹小脚的女性是怎么样的。她们的脚除了大脚趾以外,其余脚趾都向脚心折进去的,可以说这些脚骨早已折断。
而这些女子缠足最早是在三岁左右,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残忍。这也成为了绝大多数女子一生的噩梦。
这些裹脚的女子,由于因为自己的小脚,虽然能够找到自认为比较好的人家出嫁,但是由于小脚行动不便,自己也被禁锢在了家中,只能做些针线活。而男子也因此能够放心外出做工。
裹小脚的女子甚至在战争来临时期,由于小脚并不能够加快速度,使其跑起来。最终导致,在旧社会逃亡时期,能够看到三寸金莲只能依靠双手,在地上爬行。
表面上,这群女子能够在封建社会风光嫁人,而实际上,背后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她们的命运也如同这双小脚一般,无法改变。
在中国最后一位裹小脚的女性告诉人们,她虽然在十五岁的时候,依靠自己的小脚,嫁给了当地的有钱人家,可是这双小脚,依旧让她每每都疼痛不已,特别是在洗脚的时候。
而女孩子的裹脚,在封建时期看来也是女孩一生的大事。一般是由母亲来完成。当然也不缺乏,有的贫穷人家,为了摆脱穷困,便通过给自家女儿裹小脚,依靠她在十三四岁之时能够嫁给有钱人,来换取钱财。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女子在封建社会时期,依旧是一种换取财富的物品,而并非为人。这也是,中国女子在千百年来的封建社会中的一种悲哀。
当然,那些没有裹脚的女子,是没有资格选择优秀的配偶的。甚至在男子眼中,这类不裹脚的女子,毫无美感可言。
放到如今,那么全国女子,在封建社会都是“丑女人”。其实这种陋习之所以能够盛行,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旧社会男子的畸形审美。
结语
“忽想从前封建事,可怜天性被摧残。”裹小脚不仅束缚的是女子的身体,更是束缚了女子的灵魂。
到了五四运动时期,缠足成为了各派革命运动和激进分子纷纷讨伐的对象。而在中国近代的文人雅士,也纷纷写下文章痛斥缠足对女子的压迫和摧残。
最后,缠足最终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被彻底废除终止。自此以后,不仅女子的双脚得到了解放,包括女子在这个社会之中也得到了解放。
而那些被裹小脚的女子,在如今的新中国里,她们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伤疤,值得任何人去尊重与珍视。
生活在如今社会的女子,无疑是幸福且幸运的。如今的女子,不仅仅是不需要延续这种陋习,还能接受新的文化教育。
中国古代有许多的陋习包括糟粕的文化,作为如今的人们应该去正视它,可以去了解,但是一定要摒弃。只有这样,文化才能不断地去进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