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宁
2021年,小米终于走通品牌高端化与国际化这条路,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8月25日,小米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第二季度小米总收入87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4%;毛利151亿元,同比增长96.7%;经调整净利润63亿,同比增长87%,小米现金储备达到1116亿元。
毛利和经调整净利润的增速,明显高于收入增速,说明小米手机以及IoT产品线的高端化与海外布局的成果已经释放,正在助推小米成为继华为之后的国产品牌代表,和苹果、三星等角逐高端智能设备市场。
同时,小米手机市场占比已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全球市场MIUI活跃用户达到4.54亿,小爱同学月活用户首次超过1亿。
小米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与成长,可以视为用“质价比”横扫千军的胜利,也再次证明了中国供应链的能力。但对小米而言,高光时刻之后,也是更大的目标与压力。手机X AIoT战略成熟之后,小米的下一步究竟还会怎么走?
●全球化与高端化的关键之年
前不久,多家数据机构调查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市场占比已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而境外“大丰收”则是本次小米财报数据中的关键点。小米第二季度境外收入达到436亿元,同比增长81.6%,占总收入的49.7%。
小米在手机业务,尤其是海外地区的手机业务正在快速扩张。第二季度,小米在全球22个市场排名第一,在其中10个市场首次排名第一,尤其欧洲地区,得益于运营商渠道持续建设,小米欧洲首次排名第一,东南亚第一,拉美前三,根据Canalys数据。小米手机全球市占率达到28.5%。
单看手机业务,有两点值得关注。首先,第一季度,小米出货量4940万台,国内出货量1350万台,海外出货占比达到72.7%;第二季度小米出货量达到了5290万台,国内出货量为1340万台,海外出货量占比达到74.7%。
其次,小米在高端智能手机上全球出货量超1200万台,官方指出“高端”代表售价在3000元人民币或者300欧元以上的智能手机产品,占第二季度总出货量的22.7%,而在第一季度小米在这一价位段产品出货量为400万台,占第一季度出货量的8.1%。
我们能从中看出两个重要信号。首先,相比其他手机厂商,小米手机出货量海外占比超过70%并且仍在继续增加,这说明小米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而不仅局限于国内发力。
若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小米在2021年全年出货量将达到2亿台,海外市场整体出货量则会超过1.4亿台,对比华为曾经在海外市场最巅峰的2019年,其出货量为9940万,小米在海外的品牌影响力将继续提升。
另外,小米在高端领域正在站稳脚跟,从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高端产品占比明显提高,小米从2020年开始便逐渐将产品价格上探,并成功突破了过去的价格天花板,达到了10000元以上价格区间(折叠屏产品MIX Fold)。
能做到这两点,核心原因在于小米对技术的持续投入。2020年小米研发投入93亿元,今年年初雷军提到,小米2021年预计研发投入将增长30%,财报中第二季度研发投入为31亿元,同比增长56.5%。因此,研发投入年底将很可能突破130亿元。
同时,小米也在进一步扩大研发团队规模,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提到“人才是小米新十年腾飞的基石”,小米计划在2021年招募超过5000名工程师,并且通过“青年工程师激励计划”奖励了3904名优秀工程师。
可见,技术+人才,依然是科技公司引领行业的重要推动力。
另外,IDC中国研究经理王希认为,中高端市场的竞争,是产品之争,但更是品牌形象之争。
小米在走向高端的路上,也需要通过营销和销售手段提升品牌。今年二季度,小米销售及推广开支57亿元,同比增加76.2%,主要是由于宣传与广告开支以及包装与运输开支上升。其中,宣传与广告开支为21亿元,同比增加95.2%,主要是由于为提高品牌认知度而进行的市场活动。
●小米战略的三个关键
在超越苹果成为全球手机市场第二名后,雷军曾在2021年度演讲时提到,“全球第二是小米模式的重大胜利,也是小米核心战略的重大胜利。”
什么是小米的核心战略?此前,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王川提到,“未来小米决胜的关键包括三点,一是坚持手机×AIoT的战略,二是高端搭配中低端的协同发展,三是在中国进一步做好线下渠道,提升运营效率。”
除手机业务之外,小米模式的另一部分——AIoT也在不断增长,而这一领域对于小米在海外市场建立抗衡苹果、三星等品牌的生态壁垒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二季度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收入为207亿元,同比增长35.9%,占总收入的23.6%。作为对比,一季度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为182亿元。尤其是海外市场,二季度IoT及生活消费品收入同比增长达到了93.8%,其中小米电视出货量连续10个季度中国第一,位居全球第五。
从设备数量比较,一季度A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数为3.5亿,二季度则为3.7亿台。并且人工智能助理“小爱同学”月活跃用户数在2021年6月首次突破1亿达到1.02亿,作为对比,百度小度助手目前累计的智能设备激活量为4亿台,可见科技公司对于AIoT的趋势都有着明确的认同。
对于增长逐渐趋于饱和的智能手机市场来说,IoT生态的成熟代表着厂商在物联网时代的持续影响力,小米在财报中尤其提到,有740万用户拥有5件及以上连接小米AIoT平台的设备,这一部分用户同比增长了44.5%。通常,拥有越多同品牌IoT设备,用户对于其生态就会愈发依赖,并且愿意持续购买该品牌其他生态产品,这意味着小米IoT生态的壁垒已经逐渐成型。
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即广告业务、游戏收入、其他增值服务(主要是金融科技业务),二季度分别为小米贡献了45亿、9亿、16亿元收入。其中广告业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6.2%。
可见,由于小米手机以及电视产品在全球的快速扩张,为小米广告收入带来增长势能。
另外,由于海外小米渠道的建设,小米IoT也将有机会进一步扩张。财报中提到,2021年上半年,在除印度以外的境外市场运营商渠道,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近1200万台,同比增长超300%。在西欧地区运营商渠道份额总第一季度的11.3%提升到14.2%。另一方面,小米在海外也坚持线上运营方式,2021年上半年,除印度外的海外市场,小米通过线上渠道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1000万台,同比增长60%以上。
渠道建设是这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小米目前在国内线下门店数量已经超过7600家,而在去年年末,小米门店数量还只是3200家,仅用半年时间,门店数量就增长了137.5%。
●再造一个小米
雷军曾在小米MIX4发布会的演讲中提到,“做先锋难,一直做先锋更难。”
成为全球手机市场第二名之后,小米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已经成熟,如果说下一步小米要怎么走,那么小米在年初就给到了自己的答案——“造车”,如果说要给这一答案加上一个期限,雷军给出的时间是“三年”。
而三年之后,汽车业务或许会成为小米成长的第二曲线,并成为完善AIoT战略的最后一块拼图。
就在今年7月,小米收购了自动驾驶技术公司DeepMotion(深动科技),按照财报电话会上提到的说法,整个并购项目规模将会是7740万美元,可以称得上是大手笔。小米总裁王翔认为,自动驾驶技术是智能电动车最重要的技术,而深动科技在自动驾驶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技术积累和落地经验,因此小米“希望通过收购,加速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研发。”
深动科技只是小米投资和收购的众多公司之一。小米在宣布造车之后的一百多天,看似兵马未动,但早已投资先行,和当年在AIoT领域布局十分相似。
小米Q2财报显示,截止6月30日,小米共投资超过330家公司,总账面价值579亿元,同比增长57.3%。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自处置投资录得税后净收入11亿元。
造车相关企业投资则在近两年不断增加。根据天眼查数据,小米在今年6月投资了纵目科技、禾塞科技两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前者以机器视觉算法和可大规模量产传感器技术为主,后者则专注于激光雷达技术。
并且,小米集团、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以及顺为资本等参与投资的芯片公司数量已经超过了20家,涉及AI芯片研发、显示驱动芯片、射频及高端模拟芯片、传感器芯片、功率器件研发等各个方面,尽管并非全部与汽车相关,却仍能说明小米对于高端制造业核心技术的重视。
今年7月,小米智能工厂二期“昌平智能工厂”在北京正式开工,与位于北京亦庄的一期智能工程“亦庄智能工厂”形成“研发+量产”协同,目标年产量1000万台高端手机,让很多人看到了小米在无人工厂领域的决心。而8月10日的小米发布会上,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正式亮相,则代表了小米对于开源仿生机器人领域的野心,其最大的意图莫过于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小米生态,并能探索出仿生机器人领域的更多可能性。
过去,曾有人总结小米的成功来自于供应链,如今进一步观察,小米在成长为“巨兽”之后,却正在推动众多产业链向前,今年小米MIX上发布的CUP屏下摄像头技术、小米大师系列高端智能电视等产品,均发挥出小米推动产业链追赶甚至超过海外厂商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样的推动对于国内其他厂商来说同样有益。
回到造车业务,新能源智能车的大幕已经拉开,尽管质疑声频繁存在,但小米只能在谨慎中一往无前,这项业务,也是小米未来十年进入更高台阶的必由之路。如在电话会中王翔总结的:
小米正在做三件事,第一个就是去寻找和打造世界一流的团队来执行我们的计划,第二个就是不断的做评估以及分析来确定,我们生产第一辆智能电动车的地点,第三个就是我们要去定义我们想要生产怎样的产品,我们的目标客户是怎样的一个群体,目前一切都是按照计划在进展,我们也充满了信心。
作者:商业数据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