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tech
作者:骆轶琪
编辑:张伟贤
为了快速清除在IPO道路上的各项障碍,Arm正持续对经营层面进行一定调整。其中备受关注的,就是关于此前颇多拉扯的中国合资公司发展情况。
4月8日,Arm官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确认,Arm已经完成转让所持有的中国合资公司安谋科技股权,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两家公司自此彻底割裂,而是Arm将通过中间公司,继续持有安谋科技股权,且此举不会对Arm在中国的生态系统产生任何影响。
自从2月份英伟达官宣收购Arm的计划在重重阻碍之下最终失败之后,软银曾在对外公告中表示,计划在2023年3月31日财年内,对Arm准备公开发行事宜。
Arm紧接着开始了独立IPO之路的各项准备举措。包括调整高管团队,对12%-15%全球员工进行裁员等,而这些都与其在中国合资公司的经营没有太多影响。
如今这番动作,从Arm的表态来看,更像是一种仅限于会计表现方面的变动。但并不对Arm公司的原本收入方式,与安谋科技的合作方式带来其他影响。本质上,依然是为IPO的更顺利推进而努力。
也因此,安谋科技的定位一直是中外合资、中资控股的科技公司。从此前的表态中也可见,安谋科技一直以来具有较高的独立运营权,强调“本土创新”。
不同于Arm公司近期基于“机遇和成本控制之间取得适当平衡”而裁员,安谋科技在3月16日还公开宣布,在诸多高科技企业陷入裁员风波大环境下,公司计划在2022年社招超300人,覆盖处理器开发相关设计、验证、算法等研发岗位,及市场、运营等方向;校招名额不设限。
独特的合资模式
业内认为,出现“会计”原因的相关变更,可能与此前Arm总部与安谋科技曾就控制权进行多番交锋有关。
2020年中下旬,彼时后者还叫做“安谋中国”(Arm China),其通过发布公开声明的方式,将公司与大股东之间存在的分歧拉到前台。
核心是关于Arm介入安谋与客户的合作,并意图罢免CEO吴雄昂的动作,原因在于Arm认为吴雄昂的部分个人行为将对安谋中国的发展不利。而安谋中国彼时认为,其是中方控股的合资公司,股东的行为应该遵守中国的法律并履行在中国的社会责任,且这些表态得到了安谋内部的高度支持。
多番喊话之后,二者之间的分歧似乎并没有彻底解决,但都有共识:必须保证安谋在中国本土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也被认为是Arm在独立上市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条件。
目前来看,Arm或许也在着手解决这层历史遗留问题。而重要的是,作为面向中国这个巨大应用市场的IP供应商,不同于Arm被质疑业绩增长后继乏力,安谋科技一直增速迅猛。
安谋科技此前提供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介绍中就提到,公司营收从2018年到2021年增长了250%,自研IP业务在2021年同比增长了262%。
正因如此,业内认为,安谋科技的成长性对于Arm来说十分重要,而其在中国市场独特的本土化运营方式,就是助推高速成长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此前的采访过程中,安谋科技方面表示,其继承了Arm在中国的业务,与Arm有交叉授权协议,可以独立在Arm架构基础上研发。如果是在本土研发的产品,安谋拥有它所有的著作权、专利权。近期,公司还在积极与国内合作伙伴推动本土生态的打造。
据芯谋研究测算,安谋科技被授权可销售或开发含有Arm IP的产品,按照所含Arm知识产权比例给其分成。2018-2021年间,安谋科技为Arm贡献的营收,约占后者总营收的23%、31%、34%、27%,这也令安谋科技成为Arm的最大客户。该机构还认为,若不是外部环境持续震动,预计安谋科技的营收贡献会更高。
芯谋研究指出,伴随Arm架构在中国市场被越来越多公司所采用,而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在持续变化的情况下,安谋科技这种被中资控股公司的模式存在,将极大保障本土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也正因如此,妥善解决相关纠纷,确保安谋科技能够继续保障中国产业链供应安全,是Arm在中国市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唯一途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