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和腾讯发布了一个叫《中国零售业公私域运营手册暨实施指引》的手册,因为封皮是蓝色的,也可以叫它小蓝书。
这个小蓝书里讲了很多企业做私域运营的案例,关键是,它打破了从品牌到渠道对公私域运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误解。
私域到底是什么?
不是有流量、微商和社群就叫私域,私域运营也不是简单的把人骗进来割韭菜。
公/私域运营,是一套非常复杂、非常丰富的体系,是一种技术,甚至是一门学术。
毕竟所有生意的本质都是流量变现,无非是你的流量从哪来,以及你的流量成本是多少。
玩透这一切,需要技术。
2
为什么品牌必须要做私域。
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很简单,流量太贵了太贵了太贵了。
随着玩买量游戏的人越来越多,市场卷起来了,流量的价格还会越来越贵。
很多品牌为了冲GMV,为了给投资人看增长,一边拼命压低价格补贴,一边给带货主播大把大把坑位费。
你以为只是直播间贵吗?
还有线下的房租,那个价格更残酷。
企业好不容易赚一点钱,都变成了给主播和房东打工。
但迟早有一天,投资人的钱会烧光,你的资金链会断,你会买不起流量,这个时候你就崩盘了。
流量越来越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很多企业走向慢性死亡的过程。
品牌能甘心吗?
肯定不甘心。
但不甘心也没有办法,因为市场上不是你一个玩家。
你不买,别人抢着买,最后大家比融资,别人把你耗死。
唯一的出路,就是做私域。
传统的线上公域买量,无差别地引一堆流量进来,效率是极低的。
哪怕卖出去了一波,复购率也很难保证。
因为这些是来自公域的流量,来之于公域,又回之于公域。
你以为你花钱买了流量,其实流量从来不属于你,只是来你这里逛逛。
公域是海,这片海很大,唯一的问题是不属于你。
私域是池子,池子或许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属于你。
属于你,就是最大的价值。
聪明的渔夫会去海里捕鱼,但一定会把鱼苗养在自己的池子里。
同样的道理,只有把公域的用户引入私域,才有可能满足企业的用户留存、可持续性经营、培养种子用户等需求。
一般来说,这些事情在公域里是做不到的。因为下一次你就算继续买量,来的人也不是上一批了,上一批的人又游去了其他地方。
每次来的人都不一样,你怎么留存,怎么运营,怎么培养种子用户。
除非你投的是能把流量私有化的公域广告,比如腾讯在今年第二季度财报里提到的公域精准投放,也可以实现公域流量私有化。
但即使如此,你依然需要付出代价去触达同一拨人,一次又一次地付出成本。
投放一次获得的流量,就应该好好地存在私域,然后再去进行新一轮的投放。
信任来自于重逢,只有在私域里,用户才能和你有低成本的重逢。
有了重逢,才能构建起信任。
有了信任,用户才会复购。
复购率上去了,才能在同一个用户身上赚到更多的钱,让一个流量产生过去n个流量的价值。
不要觉得我直接,市场这么激烈,你再不直接一点,怎么活下来?
和市场讲道理?
市场只想揍你。
3
明知道不做私域是短视的,明知道往直播间大量砸钱是在给主播打工。
为什么很多大品牌还是对头部主播们趋之若鹜?
因为每一个人都很聪明,加在一起就会做出蠢事。
你是一个品牌的市场部,现在老板给你的kpi就是这个月要冲量,要完成多少销售额。
完成了有奖金,完不成要走人。
你还能怎么选?
你能和老板解释说销量增长不是拍脑袋做决定能改变的么?
老板只会觉得你在教我做事。
老板给了有问题的kpi,你只能用有后遗症的方式去完成。
哪怕企业可能会在几年后因此崩溃,但是你的kpi完不成,你下个月就要走人。
不能要求打工人去想企业的未来怎么办,这个公司又不是人家的,人家只需要保住工作和年终奖就可以了。
至于未来会怎么样,这重要吗?
未来说不定人家已经跳槽了,打工人是可以流动的,我走后管他洪水滔天。
说不定人家还可以在新公司说,我以前做出过多高的销量奇迹,借机要求加薪。
而且很多时候,老板也心知肚明,也知道这是在饮鸩止渴。
投资人要看到今年的增长曲线,谁出钱谁就是老大,他要看,你就要给他画。
从具体执行的打工人,到老板本人,做出的所有选择都是对个人来说的最优解,但结果却和企业长期的利益有分歧。
你以为他们是在乱搞,是在给别人送钱,其实他们心里清楚得很。
饮鸩止渴虽然蠢,但如果你是在沙漠里呢?
那你明知道这是一口毒酒,也只能喝下去,不然现在就得渴死。
唯一的生路,就是双管齐下,既买公域流量也做私域运营。
哪怕私域运营的见效缓慢而长久,但这就是它的意义所在:
短期操作可以续命,长期投入才能长寿。
如果你是企业的CEO和老板,你想让企业活得更久,想让你的公司有未来,那你就是不得不做一些看起来“笨”的事情。
很多时候,慢才是快,坏才是好,笨才是真正的聪明。
4
已经说了做私域的必要性,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企业要在什么地方做私域?
无论用什么方式去获取用户,你必须要有一个平台来承载这些人吧。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腾讯的视频号、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加上小程序等,以微信为核心的这套生态,是最佳承载。
因为,它已经成为了一种经营上的不可或缺的体系了。
什么叫不可或缺的体系?
一个是应用的广泛性,一个是权限的自由性。
能同时满足这两点的,无疑是腾讯的这套体系。
大家都有微信,你需要服务的用户也大概率有微信,而且每天大概率会高频率打开微信,这个就叫广泛性。
除了微信,安装率高的App也有,比如一些工具性App,但打开率就很挠头了。
用户平时都不打开,只是要用的时候开一下,你还怎么运营。
打开率高的App,除了微信,也有得是,但安装率又比不上微信了。
人家自己都缺用户,你不但没办法从这些App上获取新用户,说不定人家还想从你这里薅流量。
更搞笑的是还有些企业自己花大价钱做了一个App,让用户都来注册他们家的App。
这种做私域的方式更是异想天开,这等于你要同时推广两个东西:你的产品和你的App。
如果推广App这么容易,那你还卖什么产品,早就直接出一个社交软件和微信干起来了。
说完了广泛性,再来说说权限的自由性。
一个好的私域平台,不在于它能为你做什么,而在于它不要总想着让你做什么。
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那无论是你来了,你走了,还是你在这里满地打滚,微信都不会理你。
这就是一个好平台,说明你的那些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企业微信、小程序……真的是你的地盘。
这块地盘是不是属于你,这个问题非常非常重要。
为什么公域平台上的粉丝数都是虚的,因为平台一个限流就能给你治得死死的。
一个合格的私域平台,一定要让企业有自主权,平台提供一些基本的功能模块就行了。
企业可以自己随便利用这些模块,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自己需要的事情。
这就像乐高,你可以随便怎么拼。
你玩不好,不能怪乐高。
乐高从来不教你做事。
微信也是如此。
5
传统的渠道做的也是私域,一个开了很多年的超市、商场,当地人会习惯性来这里逛,这当然是这个超市、商场的私域用户。
卖会员就是核心用户运营,打折促销就是引流,现在只不过换了一个说法,换了一个战场。
问题是,以前只有渠道能做这些私域生意,品牌只能从渠道这里采购流量,强势的渠道可以把品牌捏得死死的。
但现在随着行业中公私域体系的形成,品牌也逐渐回过味来了,觉得给主播打工不如自己动手,很多品牌干脆开始自己做私域了。
品牌越是做私域运营,渠道越是应该借助腾讯的这套东西,去把以往的私域运营做得更加精细化。
以前渠道给品牌提供货架就行,现在你还得给品牌提供解决方案。
不然品牌自己也可以做私域了,凭什么还让渠道赚钱。
渠道唯一的办法,就是给到品牌的方案比他自己做的更好,让品牌觉得没必要自己做。
这些东西是品牌摆脱渠道钳制的机会,也是渠道在新时代转型的机会。
渠道以前可以坐地收租,而现在的公私域体系下,明摆着不能躺着赚钱了,那就必须做得比以前更好,必须卷起来。
甚至因为私域是渠道的立身之本,这么多年来积攒了很多经验,说不定在公私域联动的经营上,渠道还更有优势。
比如沃尔玛,就和腾讯有深度合作。
还有很多线下店,会让门店导购引导客户加企业微信,然后用企业微信给这些用户解答问题、用微信视频号展示产品相关内容。
这不仅仅是激活用户的潜在价值,还激活了员工的潜在价值,已经卷出一定的专业境界了。
6
说了这么多,从品牌到渠道,现在其实都知道要做私域,也知道去哪里做私域,但还需要解决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做私域更长远的价值是什么?
是为了把用户变现,赚到更多的钱吗?
赚钱肯定是企业的核心利益,但不是说你做了私域,你的销售额就一定能突飞猛进。
做私域本质上是一个防守策略,你如果不做,光想着买量,那用户根本不会记住你这个品牌。
因为人家认的是主播,是平台,是渠道,认的是便宜。
你就算赔本打骨折,人家也不会觉得这个品牌厚道,而是觉得这个主播牛叉,能把品牌逼成这样,以后我还来。
做私域就像挖井,是一个长期投资。
或许在挖出水之前,你需要花很多成本投入。但是一旦挖出水,这口井可以管几代人。
只有挖好自己的井,企业才能真正积累下来一些东西,而不是一直给别人做嫁衣。
或许远水解不了近渴,但是挖井不能停。
不愿意挖井的企业,是没有未来的。
那怎么挖井才能又快又省出水量大?
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地学习,不断寻找更优质的做私域的方法。
比如开头提到的小蓝书里,就给出了一系列公私域联运的步骤方法和大量的经典案例、典型模式,还有私域触点的运营SOP。
这些东西是从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第一手经验,而且还很新,还没有在业内泛滥。
新技术带来的代差优势,或许就是企业生与死的界限。
一步之差,阴阳两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