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互联互通,到底要「通」什么?

平台互联互通,到底要「通」什么?

平台互联互通,到底要「通」什么?

撰文 | 佘宗明

回顾中国互联网发展史,2021年注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梳理「互联网编年史:2021」的关键词,有四个字恐怕绕不开——「互联互通」。

拆墙,打通,互联,紧随而至的,是中国互联网十年未有之大变局。

置于平台经济与消费互联网发展遭遇瓶颈的语境中,平台间互联互通,意味着太多东西。

比如,平台经济迭代;比如,产业互联网底座夯实。

要看清其深层次影响,还得先弄清楚——

平台间互联互通,到底是要通什么?

01

「互联的网才叫互联网」,有人如是说。

开放是互联网精神的重要内核,也是被说过很多次的大道理。

但认或不认,都无法回避一点——

互联网的圈际生态,往往取决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竞争强度与层次。

在早些年,互联网行业还处在产业演进曲线的初创阶段时,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是凭着在某个业务上的「单点极致」,占据了所在领域的生态龛位。

拿当时的BAT来说,阿里靠电商,腾讯靠社交,百度靠搜索。

那时候平台已成型,但还构不成平台经济,平台更多的是信息撮合方和「互联网中介」。它们各据一方,却还没形成能覆盖各类需求的业务生态链闭环。

这时候,不同流量单元之间存在利益博弈,但因为谁都没法「自带体系」,开放合作是主流。

到了前几年,互联网朝着规模化阶段、集中阶段、平衡阶段演进,合纵连横上演,头部企业能力半径扩大、商业版图扩围,平台经济日益蓬勃,圈地为牢景象频现。

当此之时,部分头部平台已具备了构建自循环的闭环生态系统。这些系统呈复合型结合:每个生态体系下,都有个APP集群或矩阵,合起来能将用户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的需求「一网打尽」。

此时的互联网产业基本形态,仍是以平台经济为主战场的消费互联网,而消费互联网中的竞争又以用户为核心。

所以,系统之间缺乏打通的动力,更多的是围绕用户展开激烈竞争。

但时至今日,平台经济的发展也面临了很多困境:旧技术周期里的创新瓶颈,「存量竞争期」的高度内卷,外加「无边界扩张」碰上的反垄断之墙……合起来看,里外都写着一个「难」。

在此节点上,现实掏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解题思路,扔给了互联网平台们。

怎么变?

监管部门给出的参考答案是:互联互通。

02

就平台生态的关系调整而言,这些时间点显然值得记下:

7月26日,工信部开展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将屏蔽网址链接列为了重点整治对象。

9月初,工信部召开了「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要求从9月17日起,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

9月1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回应互联互通问题时称,「安全是底线」。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表示,网址屏蔽是重点整治的问题之一,要求企业按照整改要求,务实推动分步骤、分阶段得到解决。

互联网平台之间的「拆墙」,由此开启了倒计时。

主要平台都及时做了回应:

阿里:「互联是互联网的初心,开放是数字生态的基础。阿里巴巴将按照工信部相关要求,与其他平台一起面向未来,相向而行」;

腾讯:「坚决拥护工信部的决策,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

字节:「保障合法的网址链接正常访问,是互联网发展的基本要求,事关用户权益、市场秩序和行业创新发展。字节跳动将认真落实工信部决策。呼吁所有互联网平台行动起来,不找借口,明确时间表,积极落实,给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便利的网络空间,让用户真正享受到互联互通的便利」。

9月17日,腾讯发布了《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调整声明,称将在「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以「四项原则三条措施」实施第一阶段的互联互通,同时将与其他平台共同探讨进一步的互联互通。

更大的进展出现在移动支付领域。

阿里在「相向而行」上的更进一步,带来了互联网平台场景开放与支付互联的新局面——9月28日,媒体报道,此前接入淘宝APP的银联云闪付已全量覆盖,运行良好。同时,阿里旗下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海购、书旗等App已接入微信支付功能,淘特、闲鱼、盒马等APP也已申请接入微信支付,正等待其审核。

这无疑呈现了「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的打开方式,也意味着支付行业在互联互通方面已先行迈步。

事实上,支付领域的互联互通,也得克服不少利益小算盘:移动支付是互联网平台之间形成壁垒的基石,它背后是支付大数据的金矿,在算法的加持下,不难从中挖掘出控制场景、个体支付能力、增值服务空间等信息,进而获得很多商业上的可能。在此之前,互联网巨头支付方式上的排他性就普遍存在。

从北京商报报道看,即便阿里已迈出了步子,部分平台在接入云闪付或其他支付工具上仍动作缓慢。

03

但「拆墙」已不可避免。

监管要求,社会期待,互联网本质,都决定了:互联网走向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

互联互通,不光是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银行业务办理中的通存通兑,三大通讯运营商的IMS网络网间互联,就是印证。

互联网平台的业务标准与功能性差异更大,的确是掣肘因素,但互联互通也会带来正向反馈回路——

对平台,助其吸纳第三方平台业务,从多样化数据中挖掘更多数据红利,提升整体运行效率;

对商家,降低市场进入门槛,突破单一平台流量瓶颈,打破获客困境,降低跨平台运营成本;

对用户,提升用网便利性。

平台经济确实能培育自己的小生态圈,里面「五脏俱全」,但并不能借由资源整合最大化、最高效地满足用户全部需求。将自身放在高度互通的大生态系统框架下,资源配置效率与服务能力能得到更好地提升。

这指向的,是平台经济的迭代路径。

平台互联互通,到底要「通」什么?

在国外,欧盟《数字市场法案》草案和美国相关法规等,也都很关注平台的锁定效应问题。互联网巨头链接可随意添加访问,在当下已是常态。

像阿里、腾讯、字节等企业的表态和探索,就是顺发展之需、未来之势而行。

某种程度上,阿里推动支付互通,也是跟监管的良性互动:生态开放、互联互通,是反垄断监管棋盘中的落子,即便开放意味着利益让渡,也要推行,显然是对反垄断内在要求的呼应。

「良性互动」之下,互联互通的进程也会加速。

04

都说要互联互通,那到底要「通」什么?

究其内核,要通的无外乎几点:

一是通API接口规范。

平台互联互通至少会涉及「互操作」问题,这就需要不同APP之间部分功能互通。我可以在微信上直接买淘宝上的商品,不用复制口令,再打开淘宝;我还可以在淘宝上买东西时,直接用微信支付。平台之间要打通,技术接口和操作规范兼容相通不可或缺。

按学者朱克力的说法,中小企业商户加入平台,是一个系统加入了由许多同层级系统所组成的大环境(母系统);两个平台的「互通」,则是两个同层级的、由无数子要素交叉组成的大系统的碰撞融合,是两者要在退让基础上形成新的整体性。两个平台原有的数据采集、使用、管理基准,也得一致。

二是通共担共享规则。

互联互通的媒介是数据链,链与链间流动的是流量。流量收益如何合理分配,需要制订明晰的共享规则。

互联互通涉及外链开放、数据开放两方面。外链开放了,外链接入方承担的风险会增加,因为可能有很多诱导性链接进来;数据开放了,数据开放端口承受的代价会更高,因为数据泄露的可能性会增加。

这就需要平衡和明确双方权责,也对链接、数据做好分类分级,确保风险合理共担。

三是通业务内容。

互联互通,最终还是要让相关平台均从中受益。

对阿里来说,互通之后,用户入口的部分前置化,会导致其售卖的直接流量价格受冲击,但它可以以此为提升服务与用户运营能力的契机,并得到更多用户社交数据,进而在水草茂密之地继续挖水;

对腾讯来说,链接管理能力的确会受到更多挑战,但电商相关内容的接入能丰富旗下产品面对的场景,以社交关系为核心的商业体系也能有长足补全。

这些大厂可以秉持利益公约数,进行合作,实现必要协同。

四是通价值面向。

这里的价值面向,包括对开放共享的认知倾向、对商业伦理的基本态度、对伴生风险的担当意识等。也只有在很多底线性问题上有共识,平台间才能减少互耗、增强互信,才能在减少外链诱导、加强数据保护方面齐心协力,才能在互联互通中实现合作共赢。

05

平台间互联互通,要「通」的更是价值使命——要共同服务好实体经济,为产业互联网夯基垒台。

如今,消费互联网的发展瓶颈期已至,产业互联网的浪潮已来。

今年7月,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黄奇帆就指出,当前消费互联网领域存在四个问题——烧钱扩规模以取得行业垄断、利用人性弱点设计产品、利用垄断地位采集信息侵犯隐私、互联网杀熟等。

在他看来,这类模式行不通,「今后十年是产业互联网时代」。

消费互联网争的是用户,产业互联网拼的是挟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D(大数据)i(物联网)5G等工具助益产业的数字化服务能力。

与之对应的要求是,用数据整合、技术连接,做大「用数字化服务实体产业」的同心圆,帮助实体经济提高全产业的流转效率,也提升其价值链和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新的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切忌在网络生态的条块分割中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产业互联网发挥效用。

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大型互联网平台就不再是消费互联网里的母系统了,而是产业互联网里的子要素;不能是生态孤岛了,而得变身为「产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式的存在。

将这些基础设施打通,让数据、技术等要素更好地流转,让实体产业得到更多的要素支持,既能打开新发展空间、裨益国民经济,也能让互联网行业在「脱虚向实」中早日迈入新周期。

事实上,今年7月底阿里发布2021财年年报时,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就提出,阿里巴巴希望成为一家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结合得更好的公司,这是阿里巴巴走向未来非常重要的定位和方向。而阿里云在IaaS领域和「云钉一体」策略上的大有作为,则是验证。

无独有偶,腾讯早前就明确,「将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需要互联网变成真正的价值型网络,以发挥「1+1>2」的价值增值效应。其衍生要求就是:互联网平台要互联互通,将价值网络做大夯实。

就此看,平台间互联互通,「通」往的也是整个互联网行业面向未来的下一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Like (0)
Donate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森林服务号的头像森林服务号
Previous 2021年9月25日
Next 2021年9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