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谷雨数据-腾讯新闻
作者:谷雨数据
如今,打开社交平台,几十年前的老剧正在经历一场“文艺复兴”。
二创视频里,2003年的老剧《征服》,因为“刘华强买瓜”的梗,主演孙红雷成为B站顶流;
各类影视剧解读的账号,还在继续争论《甄嬛传》最后的赢家到底是槿汐还是欣贵人;
2008年只有3.9分的童年神剧《魔幻手机》,在2020年被重新“打捞”,到今天,有6万多网友为它打出8.3分的高分。
这段时间,部分新的古装剧男主因为造型颜值遭到全网吐槽,同时,一些古早的古装剧又被拿出来重新怀旧。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转载“谷雨数据-腾讯新闻”文章,与大家探讨: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剧究竟有什么魅力?
“好久不见,你在哪里”
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尽管许多老剧里既没有炙手可热的流量明星,也没有任何团队的宣发和推广,甚至画风古早、画质粗糙,也能让年轻人念念不忘。
我们梳理了知乎问题:“有什么电视剧是你刷了很多遍的”下的14593个回答,对其中提及剧名且点赞最高的1045条进行分析。
网友重复刷的国产剧里,提及次数最多的是2011年的《甄嬛传》,其次是2006年的《武林外传》。有近6成重复刷的剧都是2010年以前的老剧。
太多老剧至今还被年轻人反复观看,即便你已经许久未看、不记得完整剧情,但提起那些与之相关的画面、台词,记忆的闸门就再次开启。
今天,依然有人会为《仙剑奇侠传一》中,林月如和赵灵儿谁更适合李逍遥而争论不休。“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还是每个暗恋者的心碎经典曲目。
走在大街小巷,听到一句“嘿,兄弟”,便立马能接上一句“好久不见,你在哪里?”;听到“翠果”,下意识地反应“打烂她的嘴”。提到意大利炮,第一反应是“二营长”……
在十几年后,我们仍然为《士兵突击》中的片段触动:“想想在十几年前能产出这样没有商业气息且直击人心的质朴作品,真是令人唏嘘。每一次看完,都像把所有心底的东西都掏出来一样,好好哭过一样的通透。”
哪怕是现在,年轻人仍然为老剧中的片段捧腹大笑或撕心裂肺,小时候看,以为这些老剧是某种类型国产剧的开端,长大后才发现,原来那就是巅峰。
对于年轻人来说,虽然在电视机前等着开播的记忆渐渐走远,但和那段记忆紧扣的无数老剧,似乎不曾离开。
BGM一响,爷的青春就回来了
有人曾说,在消费主义时代,怀旧几乎成了情感的唯一出口。这也是年轻人重新刷老剧的原因之一。
2020年6月,老版的四大名著电视剧上线B站后,随时点开都有数千人同时追剧,片头弹幕充斥着 “合影”、“泪目”、“爷青回”。
当多年以后,年轻人重新回看小时候的神剧,用成年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剧情,又有另一层感悟。
就在去年,一部童年神剧《魔幻手机》,从3.9分飙升到8.3分。直到现在,还有人在为这部老剧鸣不平:“小时候只觉得狗血魔幻,现在反倒觉得想象奇特,立意深刻。”
小时候觉得平淡无奇的《父母爱情》 ,长大后再看,才开始羡慕里面珍贵的感情:感觉一生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又能如此幸福,完美了。
也因此,对某部老剧的剧情解读、分集精讲型视频,播放量同样很夸张。up主木鱼水心今年7月份更新的《亮剑》系列精讲视频,累计播放量已经超过3000万,平均每个视频的播放量超过300万。
同时,年轻人还通过鬼畜视频、影视剪辑、组角色CP等形式的二次创作,让老剧出新梗。
今年8月最火的刘华强买瓜梗,就来源于一部2003年的老剧《征服》。
一截没头没脑的片段,被人工拼接、调音、换头、加特效等堪称偷天换日的剪辑大法,变成一部科幻大片、一部烧脑悬疑片、一部乡村爱情简史……
在B站上线的播放量突破1000万的老剧中,86版《西游记》贡献了最多的二创视频播放量。1994年版《三国演义》也不遑多让。
直到现在,《三国演义》中的“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水浒传》里的“大郎,该喝药啦”等台词,还常常在社交网络中被调侃和使用。
把老剧拿来进行二次创作、造梗,除了通过反差制造简单的快乐,同时,还在年轻人中形成了独特的“圈层黑话”,譬如通过一句“俺也一样”,迅速确认彼此,这不是一个人的快乐,而是一群人的狂欢。
国产剧到底怎么了?
一个事实是,老剧越刷越香。
而与之相对的,是当下某些剧的疲软和无趣。
单从豆瓣分数来分析,我们似乎就能看出端倪。
年轻人沉迷老剧,因为它们是经历时间考验的经典。
高分剧集大多数都是十年以前的老剧。在豆瓣评分最高的国产剧中,2010年以后上榜的只有两部,一部是《父母爱情》,一部是网剧《毛骗》。
2010年似乎是个分界线。
我们梳理了豆瓣上2010年至2021年的国产剧集,分析发现,每年首映的国产剧数量在增加,2020年的数量是2010年的近四倍。
但评分下降趋势明显,2021年创下新低——平均不足6分。
一方面,某些国产剧虽然看上去题材先锋,但本质上,还是打着职场剧电竞剧的名义,演着八百年前的言情偶像剧。
对这些剧集的剧名进行分词后发现,“爱情”、“少年”、“传奇”是频次最高的三个词,其中“爱情”出现的次数遥遥领先。某种程度显出国产剧的同质化倾向。
另一方面,这些低分剧对同一个问题的呈现上似乎越来越刻板和单一了。
以爱情为例,如今,国产剧对爱情的想象,放在古代,大抵是三生三世的虐恋,普通人还不行,个个天赋异禀,上仙、战神、妖帝……放到现代社会,则是住豪宅吃泡面的灰姑娘女主,遇到总裁爱上我的戏码。
老剧是怎么表现的?
《父母爱情》里,一个细节就够了——来自农村的大老粗江德福和大小姐安杰携手走过的一生,没有出轨、没有家产的争夺、没有一丝一毫的狗血剧情,有的只有发生在上个世纪的平淡生活。
俩人最大的的矛盾之一是,安杰要求江德福上床睡觉之前必须洗屁股。
这是普通人爱情在现实面前遇到的困境——生活习惯不合。看上去微不足道,却又真实生动。
一位网友总结如今的剧:景色更美了,演员更精致了,人味儿却淡了——人性被压扁成二元对立的两面,生活被浓缩成空中楼阁式的想象,最后,成了流水线上一件模板化的工业品。
消失的共同记忆
事实上,这些年,国产剧也并非没有佳作。
正午阳光的一系列年代剧如《山海情》《乔家的儿女》等评分不错;小成本网剧《毛骗》也被打出9.7分的高分。
但年轻人对老剧的热爱,除了因为它好看、好玩、能让人怀旧之外,更重要的也是,如今,我们很难再拥有一部具有全民记忆的电视剧了。
这并非仅仅是某个人或某部剧的原因。
2000初,90后和中国的互联网一样,都还处于童年时期,那时,电视、电脑、智能手机并不普及,也因此,即便天南地北,几乎每个90后的暑假都相似地,循环重播《西游记》。
而如今,互联网的海洋把人们划分到一个个小众文化的格子间中。
技术把人们的看剧口味进行精确的分类、细化,大数据向你推送符合自己爱好的剧集片段。人与人之间被相互连接,也越来越被彼此区别。
在《怀旧的乌托邦》一书中,鲍曼写道:“我们处于彻底个体化、去规制的社会中。这样的社会,从本质上看具有特殊性、流变性、转瞬即逝性,同盟与联盟的预期寿命很短,并且会越来越短。”
这句话套在刷老剧的年轻人身上亦然。在这个人被原子化的社会中,年轻人面对生活的不确定、个体身份危机等问题时,更需要单纯的情怀将彼此联系在一起。
比如,以一部老剧为轴,向外延伸,那些关于剧的思考、那些关于看剧时的共同记忆、那些关于时代的符号。仿佛老剧的片头曲一响,他们,就回到了从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