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元戎启行宣布完成B轮3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时代资本、复星锐正、云启资本、耀途资本跟投。
阿里巴巴的名字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自动驾驶领域,但却鲜少现身在中国自动驾驶公司的领投方之中。作为主角,元戎启行来到了行业的“镁光灯”下。
成立于2019年2月的元戎启行,是一家L4级自动驾驶初创企业,此前以RoboTaxi为主要业务方向。目前,元戎启行已经在深圳、武汉、杭州三座城市开展自动驾驶测试和试运营,累积测试里程超过200万公里。
在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的同时,元戎启行还发布了“123N”业务战略,表示要在RoboTaxi之外拓展新业务同城货运,名为“元启运”,载体为自动驾驶轻型卡车。此后三年,元戎启行将专注于“元启行”RoboTaxi、“元启运”自动驾驶轻卡两项主要业务。
在RoboTaxi短期难以商业化的当下,探索新业务已经成为相关自动驾驶公司的常规操作。此前,小马智行开辟L4级自动驾驶重卡业务、文远知行新增自动驾驶小巴和自动驾驶轻客业务,均是在践行“多条腿”走路的方案。
虽然启动时间有早晚之分,但目前各家企业的新业务都仍处于探索阶段,进展难言先后。对于元戎启行而言,阿里巴巴的参与或许将加速这一新业务的发展,进而带动公司整体向前。
一场“双赢”
自2019年2月成立以来,元戎启行共完成四轮融资。
Pre-A轮融资发生在其成立半年后,元戎启行获得复星锐正领投,云启资本、Ventech China、松禾资本、耀途资本等机构跟投的5000万美元。随后,元戎启行又吸引了东方富海、时代资本等多家明星机构入局。但从投资类型来看,这些机构均属于财务投资者。
元戎启行CEO周光透露,此次阿里巴巴的投资属于战略投资,未来双方将实现战略协同。从元戎启行的角度来看,阿里巴巴不仅能为其提供巨额“成长资金”,还将带来丰富的应用场景加速公司新业务自动驾驶轻卡的落地。
在2016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正式提出“新零售”概念,并对其市场空间寄予厚望,指出未来10年、20年,没有电子商务,只有新零售。
此后,阿里巴巴开始重点拓展新零售版图,银泰商业、苏宁、大润发、盒马鲜生、联华超市、高鑫零售、居然之家……阿里巴巴的新零售触角遍布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新零售业务链条中,物流是重要一环,而仓储配送又直接影响着物流效率。目前,仓储内部设施的智能化程度较高,货品拣选、仓内运输、订单处理等环节的机器作业率几乎能达到100%。但货品出仓后,仍需由驾驶员主导完成“仓到店”的配送过程。仓储和配送无法实现无人化协同,限制了物流效率的提升,也制约着成本的降低。
2020年6月,中国发改委与交通运输部在《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提到,交通运输部将负责推进新兴技术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提高仓储、运输、分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
配送自动化,是新零售下一阶段的目标——将仓到店、快递总站到分站等运输过程的主导者,从人工变为机器,以降低成本,即通过自动驾驶完成。这也是此后元戎启行能够在阿里巴巴新零售业务中扮演的新角色。
“我们和阿里巴巴属于业务互补关系。”周光指出。
在他看来,虽然同样是“运输”,但“运人”和“运货”在商业逻辑上有着根本的不同。RoboTaxi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企业要在舒适度方面让每一位消费者都满意。“自动驾驶轻卡面向的则是阿里巴巴这类B端客户,搞定B端客户就好了,而且每个B端客户都自带海量的C端消费者,资源不断。”
作为新零售概念的提出者,阿里巴巴已经在该领域布局五年之久,业务范围涵盖服饰百货、快消商超、家电数码、家居家装、本地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未来,这些领域都有可能成为元戎启行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应用场景。
一个“幸运儿”
目前的国内自动驾驶行业中,仍未出现一家可以称之为“巨头”的企业。快速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路径是各家企业探索的重点,落地资源则是其中关键。在货运领域,阿里巴巴无疑是丰富场景资源的“集大成者”。
周光透露,从与元戎启行接触到做出投资决定,阿里巴巴只用了四个月,这也是其首次战略投资的中国自动驾驶企业。
阿里巴巴并不是自动驾驶领域“新手”。对内,阿里巴巴自身拥有自动驾驶业务,其2015年年底开始研发L4级自动驾驶技术,2018年已经实现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的常态化路测。彼时,元戎启行还未成立。
对外,阿里巴巴旗下子公司或基金也曾在自动驾驶领域发生过投资行为。比如,阿里巴巴的智慧物流平台菜鸟网络曾投资激光雷达企业速腾聚创,阿里巴巴旗下位于香港支持港人创业的创业者基金跟投过自动驾驶公司AutoX,一家来自硅谷的高精地图企业DeepMap也接受过阿里巴巴的“橄榄枝”。
这次则是阿里巴巴亲自出手,且投资额度比旗下创业者基金投资AutoX高出两个数量级。元戎启行是如何成为这个“幸运儿”的?
对此,周光直言是依靠“技术实力”取胜。他表示:“元戎启行成立开始就专注于城市场景的自动驾驶,这是‘123N’战略中的‘1’,也就是聚焦一件事。通过打磨这套自动驾驶系统,我们孵化出了‘2’,即RoboTaxi和自动驾驶轻卡两大业务,所有业务遵循安全、可靠、智能三项要求,这是‘3’。未来元戎启行将实现自动驾驶在N多场景中的应用。”
在阐述“123N”战略的过程中,周光反复强调“1”的重要性。即便在业界将商业化地位放在重中之重的今天,他仍认为应先将技术做好再谈商业化。“每家技术还是有区别的,技术是前提,都合格了才能再说商业化的事。包括我们在和投资机构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最看重的还是技术。”
周光回忆起公司完成首轮融资时的场景,“2019年9月拿到那笔钱后,一直到今天,元戎启行的重点都是研发技术,要把这个做到头部梯队。”
两年时间,元戎启行研发出高效推理引擎DeepRoute-Engine,此“加速器”能够解决“卡脖子”的问题,使得元戎启行不必再使用传统高功耗、高算力的计算平台。DeepRoute-Engine能够将L4级自动驾驶所需的算法移植到功耗只有100瓦的计算平台上,100W的功耗是传统计算平台的六分之一,成本也只有此前的一半。
与此同时,凭借自研的感知算法技术,元戎启行在机器视觉算法排行榜KITTI、国际竞赛Semantic KITTI评测、计算机视觉CVPR榜单中都名列前茅。
实际路测和运营方面,元戎启行选择在深圳、武汉、杭州三座城市的核心城区进行,目前已累积超过200万公里的道路测试经验。这些经验也将成为元戎启行开启新业务的关键。
一张新“门票”
在中国自动驾驶领域,元戎启行不是成立最早的企业,但却是发展速度最快的自动驾驶公司之一。如果将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放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来看,则更有趣。
2019年,自动驾驶行业陷入发展“低谷期”。有数据显示,当年中国自动驾驶行业的融资总额从2018年的162.3亿元降至107.1亿元,降幅达34%,且完成融资的多为细分领域头部公司,资本对初创公司的关注度大大降低。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近30次自动驾驶融资事件中,只有7.4%的事件发生在天使轮或种子轮——是2018年的四分之一。
在这种行业发展状态下成立的元戎启行,可谓“生不逢时”。周光甚至戏言“成立即生死时期”,直到下半年完成PreA融资后他才感觉安全一些,“起码过了生死阶段了”。
利用复星锐正领投的5000万美元融资,元戎启行完成了整个技术体系的搭建。周光称,元戎启行的资金利用率是友商的三倍有余,“相同的技术体系,我们用5000万美元完成搭建,别人大概会花费1-2亿美元。”
随后一年,元戎启行便进入发展快车道,不仅又火速完成一轮融资,还与东风汽车、曹操出行等企业合作,与东风共同打造“自动驾驶领航项目”,在多地实现落地运营。
如果说首轮融资是元戎启行的“救命钱”,那么此次阿里巴巴的入局便是其开启下一竞争阶段的新“门票”。
在周光看来,自动驾驶发展已经进入下半场,未来是技术和商业战略的综合考量。他提到元戎启行的初心:始终专注于城市场景的自动驾驶。
技术方面,元戎启行过去只选择在城市闹市区进行测试运营,目的就是收集更多城市场景的corner case;商业战略方面,新业务自动驾驶轻卡,其实是原有业务RoboTaxi的延续。“两个产品面临的场景几乎相同,不存在技术重复开发的问题,技术复用率高达90%以上。”周光透露。
如果深究细节,自动驾驶轻卡明显比RoboTaxi更容易实现。首先,由“人”变成“货”的运输物体,对自动驾驶车辆的舒适性要求大大降低;其次,在部分运输路线(比如仓与店)中,自动驾驶轻卡可以使用“点对点”的固定路线策略,且运输时间以夜间为主,道路状况相对白天较为简单,对技术难度要求降低,相关法律法规也有望尽早出台。
据罗兰贝格测算,自动驾驶同城物流的市场规模为2500亿元,虽然低于RoboTaxi的3500亿元,但已经比最后一公里(840亿元)、矿内物流(220亿元)、市政环卫(110亿元)等场景的市场规模高出不少。
不同于此前的“生死时速”,手握这张新“门票”,元戎启行或将一脚踏入“掘金场”。
作者:36氪Pro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