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老师讲课,提到沟通的主要观点「真」『善』「美」;说到个性当中容易出现误解的一个词,叫「伪善」,这属于“善”的部分;现象就是往往出发点是好的,也的确愿意帮助他人,在给意见或者建议时也往往能很认真的提出。
但是万一对方没有按照自己给的意见来,就容易出现情绪,开始指责对方,你为什么没有按照我说的来,做的这什么东西啊;这时候这部分的“善意”就成了伪善,因为看上去是为了对方好,而实际就启动了自己的全能自恋,开始有了控制欲,这背后的认定是“我是对的”。
这样的好意是一种“伪善”,伪善并不是欺骗,出发点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就容易在好意的过程中过于自我中心化,产生了一种“自己正确”的想法,非得要他人按自己的想法执行才能舒服,而如果对方拒绝会被判定成“不识好歹,固执己见”。
我自检在过去的职场和生活中都犯过不少类似的错误,
比如在同事询问意见执行时,我经常会强行按照我的建议去灌输给对方,然后在执行过程发现对方并没有按照我的想法做时,就往往为了纠结过程的对错而忽略了目标的实现,容易陷在一种你不按我说的去做是一种不正确的情绪中。明明是好意提醒做法和建议,却总容易被误解成为一种另有企图 或者是控制欲太强。
再比如父母长辈,在聊到家里的一些事情处理时,我会用我的认知来判断和给出意见,并且往往这个后果总容易闹得上升到他们不理解“愚不可及”的那种气氛。
还有一些伪善,是一种套着冠冕堂皇的外壳,行精致自我中心价值观的行为,例如有一次美国的一家森林公园有黑熊出没,饥肠辘辘的黑熊有好心人给吃的,就一度和人类亲密的互动;反而形成了一个打卡地,就开始有动物学者以安全名义开始建议给黑熊做了安乐死,因为它的出现会威胁到和它接近的人的生命安全。听起来满嘴的仁义道德,而实际,不过是遵循以我为中心的一种行为逻辑罢了,因为黑熊的错误只是在生活环境里闯入了人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都是为你好」的逻辑,其实更多裹挟着自我为中心夹带“私货”的目的,而更好处理这类问题的方式,可能就是学会「课题分离」并且把「上善若水」的思想状态执行的更彻底;
一方面是课题分离,
也就是,别人的事,始终是别人的,不会因为你的出现责权利就和你有关了,那么,对方的成长与否未必需要你夹带着施舍的期望去做「善意」。
第二是上善若水,
在《道德经》中的 水利万物而不争,表达的就是“不争”,不要把自己当成事事都想有一个和自己有关的“受益”的必选项,真善,不会把自己放在显眼的位置,真善,更会是大隐隐于市那种“不争”的状态。
吾日三省吾身,去伪存真,修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