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负载时代,如何面对微信群?

森林服务号 创业求助 2235

这几年莫名其妙加入了好几百个社群,其实也不怎么看,每天上班一打开全是聊天。周末利用一个晚上,退出了一百多个,剩下的三百多个采用了折叠的方式,整个微信一下子清爽了很多。

整理信息应该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尤其互联网从业者,本身就靠信息维生,比如贩卖信息,或者基于信息作出各种各样的决策。但信息负载也是一个事实,无论是那个平台,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这个时候,信息整理变得非常重要。你可以理解为互联网生活的断舍离,物质过度丰富的时代,你需要作出取舍,以避免它占用你的空间和时间,信息也一样,每天大量的垃圾信息迎面而来,非常消耗你的时间,需要断舍离。

整理完社群,发现不舍得折叠的社群,有几个特点,我做了分类。第一类是小群,就是几个人或者十几二十个,比较活跃,还偶尔出来见面吃饭的群,平时交流也比较多;第二类是偏生活类的,比如什么读书群、户外群、养猫群,带娃群,感觉这些不好折叠,留着;第三类是那么几个保留下来的大群,这种群一般不发链接,都是截图+交流模式。那些发链接的社群,一旦被开了头,就没完没了,最后变成都是链接群了。最后一种就是公司群或者团队群,没办法,工作需要。你看,整理完你发现,一个人终究要回归一个人的样子,无论你做什么样的梦,体现什么样的新奇特东西,最终还是逃不掉吃喝拉撒。

社群的本质还是交流,而不是信息分发。尽管它具有信息分发的价值,但要想一个社群长青,交流,以及源源不断的话题,才可能持续,否则会死得很快。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社群管理工具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社群管理工具相对群来说,更加干净,主题更加清晰,而且运营者也更加上心,这就是免费和付费的区别。

世界变得再大,人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性的特点,总是怕错过,但你上了车之后,就发现也就那样,压根没感觉。有很多群,都是通过朋友圈看到,然后混进去的,但混进去之后,就没有然后了。你觉得你加入了别人的圈,但如果没有投入相应的时间,你也就是多一个群而已。所以互联网再发达,关系都是需要时间来维护的,成本都不低,你只能选重点,然后深扎。

传播也是,很多时候我们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话题,但真正有价值的传播,一定是聚焦,影响到你想影响和能影响的人。当年KK提出1000个铁杆粉丝的理论,还是很对的,如果一个人,真的有1000个铁杠粉丝,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最怕就是,公众号或者某个社交媒体账号非常多粉丝,但是铁杠的很少,都是凑热闹的泛粉。

在信息的世界里,只有两种人,主动获取信息和被动获取信息的,感觉都很平等,都面对同样一堆信息,但是两者的认知一定是天差地别的。撇开运气来看,人与人最大的区别,真的是勤奋与懒惰的区别。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由于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很多人都患了一种叫“博学”的病,这个知道一点,那个知道一点。看似全能,但要深入,还是要绕开互联网,用传统的很多笨功夫,才能深扎。我认识的很多人,遇到的所谓的中年危机,其实就是在某个阶段,成为网络社交小能手,哪里都看到他,但是哪里都没有深扎。

如果有传播鄙视链,朋友圈应该比微信群更高级。总觉得朋友圈是基于刚需,基于主动,基于顺其自然。而微信群总有一个无形的手在干预,那个伸手的人,叫群主。

社群如果少一点营销的味道,还是很值得的。毕竟,人类永远孤独,永远缺交流。但一个社群真的很脆弱,很容易被毁掉。决定一个群成功的方式有无数种,第一种是群文化,如果没有办法促进大家的归属感和链接感,时间会迅速抹掉一个群的价值。第二种是管理,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自由的群,起码也是有个小主题,这样大家清晰很多,同时会有规则感。

群主对群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就像一个家里的老人。为什么有些家庭,兄弟姐妹之间,不太和睦?尤其是成年之后,凝聚力非常差。但是也有一些家庭,兄弟姐妹特别多的,你看他们性格和经济水平相差也很大,凝聚力却非常强。本质处在家长,也就是爷爷和太爷爷身上,他如果是个强势的人,德高望重的人,那么你的几个叔叔,就很容易形成家文化。如果你爷爷没有什么话语权,那就很麻烦了,一般只是形式的家族。所以说,一个群好不好,全看群主。

从这个角度,社群最好还是IP的衍生物。你如果没有自己鲜明独特的IP,搞社群其实也没用。当然我说的IP不是狭义的,不是说你要公众号多少粉丝,其他账号多少粉丝。而是你在圈内至少是个靠谱的人,有一定履历和影响力的人,基于这个前提做社群,我觉得是靠谱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mments

Add comment
  • Comment list is empty